虬枝百尺自干霄,傍石蟠空属后凋。
孤干讵欺天畔雪,倚风先起海门潮。
云垂宝盖阴层叠,月满龙鳞影动摇。
物外山中堪赏处,孤筇无伴意萧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虬枝百尺自干霄”,形容松树的枝条高耸入云,直插天际,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挺拔姿态。
“傍石蟠空属后凋”,描绘了松树依傍着石头生长,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表现出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特点。
“孤干讵欺天畔雪”,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松树孤傲不群的品性,它不畏严寒,傲视群雄。
“倚风先起海门潮”,以“海门潮”喻指松树凌风挺立的姿态,表现出松树顽强向上的精神。
“云垂宝盖阴层叠”,形容松树的树冠如同悬挂的宝盖,层层叠叠,十分壮观。
“月满龙鳞影动摇”,用“龙鳞”比喻树皮,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照亮下的松树影子在月光下摇曳生姿的画面。
“物外山中堪赏处,孤筇无伴意萧萧。”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美景时那种孤独、寂寞的心情。
【答案】
译文:
虬枝百尺自干霄,傍石蟠空属后凋。
孤干讵欺天畔雪,倚风先起海门潮。
云垂宝盖阴层叠,月满龙鳞影动摇。
物外山中堪赏处,孤筇无伴意萧萧。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贬谪永州期间,是作者被贬途中所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八字,共三百四十个字,是七绝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前两句描写松树的高远、坚韧。“虬枝百尺自干霄”,“虬”为盘曲貌。“虬枝百尺”形容松树枝条粗壮如虬,盘旋而上直达霄汉。“自干霄”,即直上云霄。这两句既写出了松树的挺拔之状,又暗含了作者自己被贬之后的孤傲之情。接着写松树依傍岩石生长,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表现出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特点。后两句赞美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孤干讵欺天畔雪”意为孤傲的松树不怕天边飞来的雪花。“倚风先起海门潮”意为在海门潮起之时,孤傲的松树首先迎风挺立。这两句以“海门潮”喻指松树凌风挺立的姿态,表明诗人不畏强暴,傲立不阿的崇高品格。最后两句写诗人独自欣赏美景的孤单和落寞。“物外”指远离尘世之外的自然景色,“山中”指永州的山水风光,“孤筇”指拄杖,“萧萧”指凄凉冷落的样子,这里指诗人的心境。“物外山中堪赏处”意为在远离尘世、幽静的山林里可以观赏到美景。“孤筇无伴意萧萧”意为只有独自一人拄着木棍欣赏这美景,其心情也变得寂寞落寞了。全诗语言朴实、清新,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打击后的孤独与落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