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得无心理自圆,松声草色现成禅。
石头何意硬成佛,鳌足空闻直拄天。
月被云遮光不下,水因槎碍涩难前。
一时尘刹俱空去,谁辨中间与二边。
【注释】
山居:在山上的居所。
事得无心理自圆: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后,心境也就自然平和了。得无心理自圆:没有心机、不刻意去处理事情,就能使心境圆满如初。
松声草色:指山中松树和花草的声音色彩。
现成禅:即佛家禅宗。
石头:佛教语,指佛祖释迦牟尼。
何意:什么意图。
鳌足:神话中的龙王,又称“龙子”。
槎(chá):木筏。
尘刹俱空:佛教语。指一切世间的法相都是空虚的,没有真实存在的。
二边:佛教语,指有为法和空性。
【赏析】
这首诗是写在山林中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俗世的追求。
首联“事得无心理自圆”意思是说,当事情得到妥善处理之后,内心的烦恼就随之化解,心境也随之变得圆满和谐。这里的“心理自圆”,并不是说人们刻意去处理事情,而是强调在面对问题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从而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颔联“松声草色现成禅”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与禅意的结合。松树和花草的声音色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禅宗的意境——即通过观照自然的美,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种禅意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他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颈联“石头何意硬成佛”则转向了对佛像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在这里,石头被赋予了“硬成佛”的象征意义,意味着坚硬的物质也可以成为修行者的精神寄托。而“鳌足空闻直拄天”,则形象地描绘了佛像的庄严神圣,以及它所传递出的佛法无边的力量。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尾联“月被云遮光不下,水因槎碍涩难前”则是对山林中景色的进一步描绘。月亮被云遮住了,无法看到它的光辉;水流因为船桨的阻碍而变得曲折难行。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也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外界所影响。
尾联“一时尘刹俱空去,谁辨中间与二边”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与总结。这里的“尘刹俱空”指的是一切世间的法相都是空虚的,没有真实存在的。而“中间与二边”则是指有为法和空性之间的对立关系。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和感悟,才能超越这种对立,实现真正的解脱和超越。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禅宗意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它也传递出了一种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