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真宗绝掩藏,溪声不断为宣扬。
丛兰抽蕊点山径,叠嶂排云护草堂。
邻老病虚频夜醒,行童痴重惯时忘。
人来欲借无缝塔,为道好皮莫剜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山居》。以下是诗句与译文:
第一句:“佛祖真宗绝掩藏,溪声不断为宣扬。”
注释:
- 佛祖真宗:指佛教的真谛和宗师。
- 绝掩藏:指佛教教义的绝对性和普遍性,无法隐藏或掩盖。
- 溪声:指山中的溪流声。
- 宣扬:传播或推广。
赏析:
这一句诗表达了对佛法无边无际、无处不在的理解。通过“溪声不断为宣扬”,暗示了佛法如同溪水一样,源远流长,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传播着真理。
第二句:“丛兰抽蕊点山径,叠嶂排云护草堂。”
注释:
- 丛兰抽蕊:形容兰花在春天抽出花蕊。
- 点山径:指兰花的花朵点缀在山间小路上。
- 叠嶂:重叠的山峰。
- 排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护草堂:指山峰像护卫一样保护着草堂。
赏析:
这一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兰花点缀在山径上,山峰如护卫一般保护着草堂。这种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句:“邻老病虚频夜醒,行童痴重惯时忘。”
注释:
- 邻老:邻近的老邻居。
- 病虚:身体虚弱。
- 频夜醒:经常在夜间惊醒。
- 行童:年轻力壮的童子。
- 痴重:形容做事专注而不知疲劳。
赏析:
这一部分描述了邻居老人经常因为疾病而在夜晚醒来,而年轻的童子则因为专注而时常忘记了时间。这反映了诗人对邻里生活的观察和感慨。
第四句:“人来欲借无缝塔,为道好皮莫剜疮。”
注释:
- 无缝塔:没有缝隙的塔,比喻完美无缺的事物。
- 好皮:好的皮毛,这里比喻事物的表象。
- 剜疮:割破皮肤取疮。比喻伤害本质。
赏析: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表面现象(好皮)而忽视事物本质(剜疮)的看法。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美好,而不是仅仅被表象所迷惑。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