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双眼阔,松竹一林虚。
潇洒真无着,幽寻兴有馀。
烹茶敲石栗,粗粝献酸菹。
德味浑忘澹,骄人气尽除。
【注释】
奉和籀书周大士十首:奉承应和周大士的诗。籀,大篆字体,这里指大字。
孤峰双眼阔:形容山峰高大而雄伟。
松竹一林虚:形容松树和竹子郁郁苍苍,一片茂盛的景象。
潇洒真无着:形容人超然物外,心无牵挂。
幽寻兴有馀:形容寻找隐居之处的心情愉快。
烹茶敲石栗:用石子煮茶,声音清脆悦耳。
粗粝献酸菹(zū):粗糙的食物供献给尊贵的人食用。
德味浑忘澹:形容人品高尚,德行清高,让人忘却世俗的繁华。
骄人气尽除:形容心情愉快,骄傲自满的情绪完全消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奉和周大士的诗。周大士,即周弘让,唐代著名僧人,为南岳衡山寺主。这首诗是诗人在周大士处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周大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第一句“孤峰双眼阔”,描绘了一幅高山峻岭的画面,山峰高耸入云,两目之间仿佛有一双眼睛,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这里的“双眼”并不是真的眼睛,而是形容山峰的壮观和宏伟。
第二句“松竹一林虚”,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自然环境。松树和竹子密密麻麻地生长在一起,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虚”是指空间的广阔,而非空洞。
第三句“潇洒真无着”,形容人超然物外,心无牵挂,自由自在。这里的“潇洒”是指人的精神状态,而非字面上的洒脱。
第四句“幽寻兴有馀”,形容寻找隐居的地方心情愉快,兴致盎然。这里的“幽寻”是指寻找隐逸之人或地方,而非幽深的山林。
第五句“烹茶敲石栗”,用石子煮茶,声音清脆悦耳。这里的“敲石栗”是指用石子敲击茶叶的声音,而非实际的敲击动作。
第六句“粗粝献酸菹”,表示粗糙的食物供献给尊贵的人食用。这里的“粗粝”是指粗糙的食物,而非食物的质地。
第七句“德味浑忘澹”,形容人品高尚,德行清高,让人忘却世俗的繁华。这里的“德味”是指品德与味道,而不是食物的味道。
最后一句“骄人气尽除”,表示心情愉快,骄傲自满的情绪完全消失。这里的“骄气”是指骄傲的情绪,而非身体上的特征。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周大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