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两只草鞋轻,肯向如来行处行。
踏碎神州无剩土,踢翻灵鹫敢容情。
卞和不泣原非玉,孙子虽膑莫论兵。
多少名山存未得,又随风雪到边城。
诗句释义:
萧然两只草鞋轻,肯向如来行处行。
译文:
脚下只穿着两只草鞋,却愿意向佛陀行走的地方行进。
注释:
- 草鞋(shāo xié):用草编成的鞋。
- 萧然:形容简朴的样子。
- 两:泛指一双或者一双多。
- 如来:佛教中指佛陀,即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
- 肯向:表示愿意,敢于。
- 行处行:行走之处,即行走的方向或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坚定前行的决心和态度。首句“萧然两只草鞋轻”,通过“萧然”二字传达出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而“两只草鞋”则形象地展现了他的朴素无华。次句“肯向如来行处行”,则是表达他对信仰的坚定和追求,愿意追随佛陀的脚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四句“踏碎神州无剩土,踢翻灵鹫敢容情”描绘了一幅英勇无畏的画面,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决心要踏碎神州大地,踢翻灵鹫山,表现出了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意志。
第五、六句“卞和不泣原非玉,孙子虽膑莫论兵”引用了古代的故事,通过对比卞和和孙子的经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
最后两句“多少名山存未得,又随风雪到边城”则透露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他渴望能够像风雪一样自由地到达边城,享受自然的馈赠。
这首诗以草鞋为引,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