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向高林借一枝,心期万古可谁知。
织鞋有恨陈尊宿,玩月今同王老师。
寒碛顿能忘患难,衰颜偏自惜分离。
公归无复薇堪采,雪满千山足疗饥。
注释:
赠天鉴师时将还孤竹省墓:送给天鉴禅师,在他返回家乡孤竹国去祭扫墓地的时候。
共向高林借一枝:一同到高高的树林中,借用一枝梅花。借梅喻人,表明自己要离开。
心期万古可谁知:心中期待万年之后,谁能知道呢(即“知我者其天乎”)?表达了诗人的悲叹和对知己难觅的感伤。
织鞋有恨陈尊宿:织鞋的时候,心中充满了遗憾,就像陈尊宿一样。陈尊宿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号,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思念友人的心情。
玩月今同王老师:今天和王老师一起赏月光。玩月表示与朋友们相聚,共享天伦之乐。
寒碛顿能忘患难:在寒冷的沙漠上,突然忘却了患难之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困境的豁达态度。
衰颜偏自惜分离:衰老的面色却更加珍惜离别的痛苦。衰颜,指衰老的面孔;惜,珍惜;分离,指和朋友离别的痛苦。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不能长久陪伴朋友而感到惋惜和伤感。
公归无复薇堪采:您回去后,再也没有像薇草那样的小菜可以采摘了。薇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常用来比喻微薄的生活来源,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艰辛和对好友的关心。
雪满千山足疗饥:大雪覆盖着千山万壑,足以填饱肚子,这真是一个医治饥饿的好办法!足疗饥,形容雪景美丽,足以让人忘记饥饿。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好友天鉴师时,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句。全诗以梅花为线索,通过梅花的生长、凋零等自然现象,抒发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句“赠天鉴师时将还孤竹省墓”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和目的。天鉴师即将离开,去孤竹国祭扫墓地,这是一次特殊的旅程,因此作者特意送上了自己的一片心意。这里的“孤竹”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邢台市境内。孤竹国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因此诗人选择用梅花来表达自己的祝福之情,希望天鉴师能够在旅途中感受到梅花的芬芳和坚韧。
第二句“共向高林借一枝,心期万古可谁知”,诗人与天鉴师一同来到高高的树林中,借用一枝梅花作为礼物。这里的“高林”象征着高大、挺拔的形象,代表着天鉴师的品格和精神风貌。同时,“借梅”也寓意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梅花上,希望能够传递给天鉴师。然而,诗人内心却充满忧虑,因为万古之后,谁能真正理解他的心思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己难以寻觅的感叹和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诗句“织鞋有恨陈尊宿”和“玩月今同王老师”都与梅花有关。织鞋的时候,诗人心中充满了遗憾,就像陈尊宿一样。这里用陈尊宿来形容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玩月时,诗人与王老师一起欣赏月光之美,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句话展现了诗人与好友相聚时的欢乐场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最后一句“寒碛顿能忘患难”和“衰颜偏自惜分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天鉴师离别时的情境。诗人独自行走在寒冷的沙漠上,突然忘记了患难之苦。这里的“寒碛”象征着艰难险阻的人生道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担忧和不安。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坚强的心来面对生活的挑战。而关于“衰颜”,诗人则更加珍惜与天鉴师的离别之情。虽然容颜衰老,但他更在意的是与好友之间的那份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歌以梅花为主线,通过描绘诗人与天鉴师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同时,诗歌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