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照野雪,一片老僧魂。
夜深招不得,时来白板门。
【注释】:
- 寒月照野雪:冷月照着野外的雪。
- 老僧魂:老和尚的魂魄。
- 夜深招不得:晚上很晚了,但找不到人去敲门。
- 时来白板门:有时来了,就敲了白板门。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描写了雪夜寻师问法的情景。全诗四句,第一、二句写景,描绘出一片洁白的雪地和一位孤寂的老僧。第三、四句叙事,写诗人夜半来访,终于找到了这位老僧,向他请教问题。这首诗意境幽远,情调恬淡,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寒月照野雪,一片老僧魂。
夜深招不得,时来白板门。
【注释】: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雪十二首》的原文如下: 昔日赵师雄,月明林下卧。 美人寒不来,花落空朵朵。 译文: 在古代的某个夜晚,赵师雄在月光明亮的时候躺在林下休息。这时,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因为寒冷没有来陪伴他。看着花瓣随风飘落,他只能独自感叹,花朵虽然凋零了,但留下了满地的花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赵师雄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林下休息时遇到的一段美好但短暂的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
【注释】 半夜:夜深时。披衣起:起床。宛在梅花村:仿佛在梅花盛开的村庄。 梅花:常比喻高洁的品格或坚强的性格。开易落:容易凋谢。白雪:指冬天里覆盖在大地上的雪。长到门:一直延伸到门口。 【赏析】 《雪十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中“雪”是全诗的主旋律,而“梅”则是贯穿全篇的重要意象,二者相映成趣,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冬日风景画。 首句“半夜披衣起”,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
【注释】 雪十二首:即《雪诗十二首》。古瓦疏:指屋顶上的瓦片不紧密。不完:不完整。 飞满床:指雪片纷纷扬扬落满了床,覆盖了整个房间。抖擞一片衲:用“衲”字的谐音“纳”,形容被大雪覆盖的情景,好像一片洁白的衲布在抖动。犹疑:怀疑,犹豫。是月光:好像月光照射下来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篇紧扣“雪”字,通过对雪花飘落的景象描绘和对雪花形状、颜色的刻画,以及诗人对雪景的感受和联想
【注释】天地:指自然;白月:月亮洁白如银。相佐:相助,互相辅助。渠今即是我:他(它)今天就是你(你)。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雪写心,表达了诗人孤苦、寂寞的情感。全诗以“雪”为主,通过写“雪”,来抒发自己孤寂的心情。前两句先写景,后两句写情。首句“天地正高寒”,是说天气寒冷,大地冰封,大雪纷飞的景象,为下文作铺垫。次句用一“特”,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匪特肝肠如”
【注释】销金帐:华丽的帐幔。至味:最美妙的味道。俯仰:低头看,抬头思。天地间:指人世间。飘飘:飘然,形容无拘无束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雪为对象,通过描绘雪花在华丽帐幕上飞舞的景象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追求。 首句“销金帐不知”中的“销金帐”,即华丽的帐幕。诗人以“不知道”三字作结句,既表现了诗人面对雪景时的惊喜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于雪中世界的无知与好奇。
诗句: 相对寂无言,怀人一万里。 译文: 在十二月里,与雪花重逢,一起欣赏这十二首有关赏雪的诗词,与你共赏冬日之美! 注释: - 这首诗是明代释函可创作的《雪十二首》,共有十一首诗,每首诗都是以咏雪为题。 - “相对寂寞无言”指的是诗人独自面对大雪时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怀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一万里”形容距离遥远,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