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鹤飞何所止,殿台散木长横枝。
闲寻旧日经行处,荒草犹眠半截碑。
诗名:《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释函可(1611-1659),俗姓韩,广东博罗人。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父亲影响,对佛学有浓厚的兴趣。释函可的作品多以山水、寺庙为背景,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是释函可的《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中的一首。诗中描述了一个云散鹤飞的场景,象征着世事如云,一切皆无常。在山中的寂静和空旷之中,他感受到自己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中还提到:“殿台散木长横枝。”这描述了一种荒凉的景象,宫殿和树木都被风吹散,只剩下横在地上的树枝。这反映出一种孤独和荒凉的美,也表达了释函可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闲寻旧日经行处,荒草犹眠半截碑。” 这句话进一步展现了释函可在寻找过去的足迹时,发现荒草中还有半截墓碑,象征着历史的沧桑感和生命的短暂性。这种场景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界的广阔。
释函可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我的哲学思想。他通过描绘云散鹤飞、荒草半截等景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呼唤,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