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依城郭亦山林,塔影河流足好吟。
况有异方新弟子,何劳重话祖师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虽依城郭亦山林,塔影河流足好吟。”此二句为全诗之发端。首句“虽依城郭”点出自己身居佛寺,但心中仍怀有对尘世的眷恋;次句“亦山林”,则又点出自己虽身在佛寺,而内心却如在山林之间,这两句是说虽然身在佛寺,但内心仍然留恋着尘世。颔联“况有异方新弟子,何劳重话祖师心”承接上句而来。“新弟子”指从异乡来的僧人。这句说自己虽然身在佛院,但却并不排斥与来自异乡的僧人交往,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己曾经也像这些新来僧人一样,初学佛时也曾虚心向人请教,后来才渐有所悟。
【答案】
寄耻若禅人
译文:虽然身在佛寺,但内心仍然留恋着尘世。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住持杭州灵隐寺时。诗人以禅门僧徒自喻,表达了对佛理的理解及对佛门的向往之情。
首句“虽依城郭亦山林,塔影河流足好吟”。诗人以“依城郭”、“山林”比喻身处尘世与出家人,表明了尽管身处尘世,但内心仍然留恋着尘世。
第二句“况有异方新弟子,何劳重话祖师心”。诗人以“异方新弟子”比喻来自异乡的僧人,表明了自己虽然身在佛寺,却并不排斥与来自异乡的僧人交往,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己曾经也像这些新来僧人一样,初学佛时也曾虚心向人请教,后来才渐有所悟。
尾联两句“寄耻若禅人”,诗人自比为“禅人”,以“寄耻”二字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诗人以“寄耻”二字来表明自己虽然身在佛寺,但内心仍然留恋着尘世,并渴望能像禅师一样超脱世俗,达到精神的解脱,所以称自己为“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