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有二心,何况二人同。
面交且莫论,鲍管亦匆匆。
落日变朝槿,微风丧秋桐。
兰室为枯肆,芳秽味俱浓。
安得一心人,相与耐寒冬。

【注释】

①二心:指“二心人”。

②鲍管:即鲍照、谢朓。两人都是南朝著名的文人,因才高被当时统治者所忌,所以用他们来比喻二人同心同德。

③兰室:指香花美草的居室。

④枯肆:凋残的草木。这里比喻人的容颜憔悴。

⑤芳秽(huì):芳香的气味。

【赏析】

《冬日偶成》是诗人罢官后隐居在永嘉(今浙江温州)时的一组诗作。此组诗以“冬”字为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和对志同道合者的殷切希望。

首联“一人有二心,何况二人同。”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他对朝廷重臣中存在奸邪之心的担忧。他担心那些手握大权者会将忠诚的贤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发现有异己之念,就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打击。这种担忧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源于他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颔联“面交且莫论,鲍管亦匆匆。”则是诗人对那些表面忠贞不渝、背后却暗藏玄机的奸佞之徒的强烈谴责。他借用历史上著名的两位文人——鲍照和谢朓的典故,暗示了那些表面上看似忠诚的人,实际上可能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而那些真正忠诚的人,却因为缺乏信任而被冷落、被忽视。这种对比鲜明的写法,使诗人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颈联“落日变朝槿,微风丧秋桐。”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助。他看到夕阳西下,朝槿凋零;微风吹过,秋桐落叶,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诗既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内心世界,又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变化来隐喻自己的命运波折。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尾联“兰室为枯肆,芳秽味俱浓。”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情感的直接表达。他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充满芬芳香气、和谐安宁的环境中,但现实却让他陷入了困境,甚至有些绝望。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全诗,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更具哲理性。

整组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深深思念。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才能在困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