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封八九十层,松盖百千万尺。
塔顶一双鹤栖,溪边两行虎迹。
【注释】
八九十层:形容山势高峻,云层密布。
松盖百千万尺:形容山中松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像百千万把伞。
塔顶一双鹤栖:描写了一幅山中有塔的景象。
溪边两行虎迹:描写了一幅山中溪水旁有老虎行走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高山深林景色的诗。全诗写景逼真,意境深邃,富有诗意。前两句写山高云密、松柏参天,后两句写塔顶双鹤、溪畔虎迹,生动地表现了山林幽深、风景优美的特点。
云封八九十层,松盖百千万尺。
塔顶一双鹤栖,溪边两行虎迹。
【注释】
八九十层:形容山势高峻,云层密布。
松盖百千万尺:形容山中松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像百千万把伞。
塔顶一双鹤栖:描写了一幅山中有塔的景象。
溪边两行虎迹:描写了一幅山中溪水旁有老虎行走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高山深林景色的诗。全诗写景逼真,意境深邃,富有诗意。前两句写山高云密、松柏参天,后两句写塔顶双鹤、溪畔虎迹,生动地表现了山林幽深、风景优美的特点。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 野鼠常在案下投宿,小鸟儿靠近窗前倾诉。 即此就是亦为政,山中没有党羽没有偏私。 译文: 野鼠经常在案下投宿,而小鸟也靠近窗前诉说。 这里既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政治中心,在山中我既无党派之见也无偏见之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首句“野鼠每投案下,小禽近诉窗前”,以野鼠和小禽的投宿和诉说,生动地描绘出山居的生活景象
注释:干枯的树叶乱飘,飘落到屋角上,枯黄的树枝横架在篱笆旁边。谁说山居生活闲暇无事,要拗断树枝扫掉落叶,用泉水烧制美味佳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居生活图景。首句“干叶乱飘屋角,枯枝横柱篱边”,以干叶和枯枝为意象,勾勒出山居的自然风貌,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二句“谁道山居闲暇,拗枝扫叶烧泉”,则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注释】: - 山居十首:《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七,收录李白的《赠孟浩然》。孟浩然和李白同属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这首诗是李白对好友孟浩然在隐居生活上的一些描写。 - 闲歌白雪几句:指孟浩然作诗时,常取白雪之水为墨,用白雪之笔来吟咏自然景色。 - 静读南华半篇:指孟浩然在静心读书时,常以庄子的思想为指导。 - 无人绕树数匝:意为没有客人围绕树木转悠,即没有人来拜访。 - 有时欹枕孤眠
【注释】 溪长:水流很长。去:流。无归:没有归宿的地方。户浅:门户较浅,容易进出。云来直入:指云雾随风而来,直冲门扉,比喻人随意出入。钁头:锄头。口道:口中说出。 【译文】 溪水漫漫向下游流淌,没有归宿的地方; 门前低矮,云雾飘忽,直冲门扉。 老和尚手持锄头,口中说着自己活到九十岁的打算。 【赏析】 《山居十首》是一组以描绘隐居生活为题材的小诗。诗人通过描写山居的清静、闲适与自足
注释:剪藤缚住木头,依傍在崖石之上居住;凿开石头引泉水流进屋子。结构布局不需等待季节的变换,治理国家已经遍及山谷各地。 赏析:诗人在山中居住,他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用藤蔓将房屋缚住,依傍在崖石上居住,这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巧妙利用,又表现了他隐居山林的生活乐趣。同时,他还将泉水引入房屋,解决了生活用水的问题。此外,他的治学态度也值得称赞,他在治理国家之前,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小家庭
【注释】 出门不过数里:离家不远。 前村:前面村庄。 二老:指自己及老伴。 见人必笑:见到陌生人就笑。 山梨:野果。 山枣:干果。 山茶:茶叶。 【赏析】 《山居十首》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晚年隐居山中时写的一组诗。此组诗写他山中生活的闲适与安逸。诗的前两首描写了作者居住的自然环境,后八首则写了他在山中的日常活动。其中,“出门不过数里”一句表现了他山居的清幽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