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青鸟侍琼筵,王母瑶池席更前。
长奉板舆回日毂,早持鲈脍进江鲜。
春晖万里明萱草,荆树千花荫玉田。
曾忆太行山下路,拥旌悬望白云边。
【注释】
翩翩:轻快的样子。青鸟:即西王母的使者,代指王母娘娘。琼筵:玉制的宴席,比喻富贵豪华的宴会。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所居的地方。板舆:用木板做成的车,代指皇帝。日毂:天子的车。回:返回。鲈脍(lúkuài):一种美味的鱼。进江鲜:将新鲜鱼类送上供品。春晖:春天的阳光。萱(huān)草:一种忘忧草,象征母亲。荆树:一种树,其花千朵,故称“千花”。荫玉田:给土地披上绿色的树荫。荆树千花,指荆树成林。曾忆:过去曾回忆。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北境内。拥旌:举起旗子。悬望:远望。白云边:形容远处景色如白云一样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诗。诗人通过想象,把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母亲的思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首联“翩翩青鸟侍琼筵,王母瑶池席更前。”写诗人想象自己为王母娘娘的使者,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侍立在琼筵之旁。这里运用了典实和想象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突出主题。“翩翩”,指轻快地飞翔。“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传说为西王母的使者。“王母瑶池席”,是指富丽华美的宴席,暗示宴会主人的身份尊贵。“更前”,比“更上”更深一层,表现诗人对宴会主人的尊敬之情。
颔联“长奉板舆回日毂,早持鲈脍进江鲜。”写诗人被召到京城去当官,乘坐皇上的车,从京城出发,一路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品尝着美味可口的佳肴。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感情。“长奉板舆回日毂”,意指皇帝亲自驾车送他上路。“回”,是回京的意思。“板舆”,即轿子。诗人被召到京城去当官,乘坐皇上的车,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早持鲈脍进江鲜”,意思是说,他很早就吃上了家乡美味的佳肴——鲈鱼和嫩笋。“江鲜”,是指江南地区的水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喜爱之情。
颈联“春晖万里明萱草,荆树千花荫玉田。”写诗人离开家乡后,看到家乡明媚的春光,想起家乡的母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家乡的美景比喻为萱草和荆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春晖”,指的是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和生机。“萱草”,是一种忘忧草,古人认为它能够让人忘却忧愁。这里的萱草代表着诗人的母亲。“荆树千花”,“荆树千花荫玉田”,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荆树成林,绿荫覆盖田野。这句诗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尾联“曾忆太行山下路,拥旌悬望白云边。”诗人回想起当年离开家乡时的情景,那时他正在太行山下的路上行走,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绪,直到走到白云边上,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诗人与母亲的离别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尾联“曾忆太行山下路,拥旌悬望白云边。”诗人回忆起当年离开家乡时的情景,那时他正在太行山下的路上行走,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绪,直到走到白云边上,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诗人与母亲的离别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