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恨前身不是僧,当年谁许共传灯。
轮回世外三千界,业障人间百万层。
出定慈云开慧日,坐忘炎海结春冰。
澄心本属吾儒事,面壁空斋对惠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根据选项逐一进行比较分析,看其是否符合诗中的意境与主旨。本诗是诗人在读佛经之后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二句:却恨前身不是僧,当年谁许共传灯。“却恨”意为“悔恨”,表示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出家;“前身”指过去的生活经历,“僧”指僧人。诗人自问为什么当初不成为和尚。“当年”指以前,“谁许”为“谁允许”,即“谁曾允许我成为和尚”。这两句写因未能出家而感到遗憾。“共传灯”是佛家用语之一,意谓“共修佛法”。
第三四句:轮回世外三千界,业障人间百万层。“轮回”指生死转轮,佛教语,意谓生死循环不已;“世外”是指人世之外,这里指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境界。“三千界”指宇宙间的一切空间,佛教认为宇宙有三千大千世界,这里用来形容佛教境界之广博。“业障”是佛教用语,意谓因果报应,罪孽深重。“人间”指人间世界,这里指世间。“百万层”意谓罪孽极重。这两句写由于自己不能出家而造下了许多罪孽,被囚禁在这个苦海中无法解脱。
第五六句:出定慈云开慧日,坐忘炎海结春冰。“出定”意为“从禅定中退出”;“开慧日”意谓打开智慧之门;“结”意为凝结、冻结,“春冰”意谓春天的冰雪。这两句写自己经过禅定后,智慧得以开启,心境也达到了一种清静的境界。
第七八句:澄心本属吾儒事,面壁空斋对惠能。“澄心”意为清净的心性;“吾儒”指儒家学说;“惠能”为唐代禅宗大师。这两句说清净的心性本来就属于儒家学说,只是自己未能及时领会罢了。《坛经》中有“惠能偈”,其中提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话可以与本诗最后一句相互印证,表明了诗人的佛学思想和追求。
【答案】
却恨前身不是僧,当年谁许共传灯。
轮回世外三千界,业障人间百万层。
出定慈云开慧日,坐忘炎海结春冰。
澄心本属吾儒事,面壁空斋对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