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平沙白鹭前,骊珠长照水中天。
何人曾解悬陈榻,此日初移访戴船。
万壑寒云山似画,五湖明月夜如年。
不知范蠡今何在,欲向沧波问计然。

东游泛海会戴山人于南步村居

细草平沙白鹭前,骊珠长照水中天。

何人曾解悬陈榻,此日初移访戴船。

万壑寒云山似画,五湖明月夜如年。

不知范蠡今何在,欲向沧波问计然。

译文:
在东游泛海的过程中,我们有幸与戴山的高人相会,在南步村居下共饮。
细软的草地上,白鹭翩翩起舞,阳光下骊珠般的水花闪烁,仿佛照亮了整个水面。
我想起了古人悬挂的床榻,今日才将船只移至戴山。
群山环抱之中,寒云缭绕,宛如一幅水墨画;五湖映照下的明月,夜晚宛如一年。
不知道范蠡如今身在何处?我想去沧海波涛中向他询问如何运用智慧。

注释:

  1. 越调《天净沙·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2. “细草平沙”和“曲溪流水潺潺”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3. “塞上清秋早寒”反映了作者所处时期的气候特点。
  4.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展现了秋季的壮丽景色。
  5. “此日初移访戴船”表达了与戴山高人相聚的喜悦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6. “万壑寒云”描绘了山谷中的寒冷景象,给人以深远的感觉。
  7. “五湖明月夜如年”则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和时间的流转。
  8. “不知范蠡今何在”提出了对历史人物的好奇和探求。
  9. “欲向沧海波涛中向他询问如何运用智慧”反映了作者对智慧的探索和对高人的仰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与戴山高人的会面,并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好奇和探求。全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与高人相聚的喜悦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的赞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