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到惊秋尽,无云天欲垂。
道情添老大,人事暗迁移。
扫叶供烹茗,担泉先灌葵。
韶光应共惜,世路此何时。

注释:

勉诃林诸衲:指那些在勉诃林中修行的和尚们。衲:佛教语,指和尚穿的僧衣。

译文:
寒风凛冽到让人惊觉秋天已尽,天空似乎要垂下来。
道心渐显老态,世事暗地里发生迁移。
扫去树叶来烹茶,担水先浇葵花。
美好的时光应该一起珍惜,世间的道路何时才能停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寺庙生活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出寺庙里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首句“寒到惊秋尽”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寒冷天气,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间的敏感和对季节更替的警觉。这里的“寒”字不仅描述了气候的冷,也暗示了内心的孤寂和寂寞。接着,诗人用“无云天欲垂”来形容天空的阴沉,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天,同时也暗示了僧侣们的心境。

第二句“道情添老大”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道人的心态和修为都在逐渐增长。这里的“道情”指的是修行者的内心情感和修行境界,而“添老大”则表示其日益成熟和深化。

第三句“人事暗迁移”则进一步表达了世事变迁对僧侣们的影响。这里的“人事”指的是世俗之事,而“暗迁移”则表示这些世事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影响着僧侣们的修行和生活。

第四句“扫叶供烹茗,担泉先灌葵”则具体描绘了僧侣们的日常活动。扫落叶来烹茶,担泉水为葵花浇水,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简朴、清净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韶光应共惜,世路此何时”则是诗人对人生和修行的感慨。这里的“韶光”指的是美好时光,而“世路”则是指世俗之路。诗人感叹美好的时光应该共同珍惜,但世间的道路何时能够停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修行艰难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述寺庙里的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展现了他们对时间、世事和修行的深刻感悟和体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