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不易到,之子滞江城。
更忆临岐话,难为旷别情。
衲衣千缕薄,楖栗万山轻。
多是少年事,风尘愧老成。

【注释】

澹(dàn):淡,指归途遥远。

匡山:指庐山。

滞江城:滞留在江城。

更忆:再次追忆。

衲衣:僧人的袈裟。

楖栗:一种果实。

少年事:指年轻时做官的事情。

老成:指年长而稳重。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人在江州为官,思念故乡,想到庐山匡山,想到庐山下的匡庐寺,想到匡庐寺旁临路的水潭,又回到家乡的旧居上,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思乡诗。首句写远望庐山,次句写久留江州,三、四句写对故乡的怀念,五、六句写对匡庐的怀恋,最后两句写归乡的愿望。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到归宗怅止言”,是说到了归宗寺就怅然止步,不再前进。这里,“归宗”二字表明了此行的目的是去匡庐拜谒归宗寺。“澹归未至”一句紧承“归宗”而来,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归宗”二字,既是归向庐山之意,也是向往归隐之心,所以诗人一到归宗寺就怅然而止。这一句诗表面上是在叙写自己到达归宗寺后的心情,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长期仕宦生涯的总结,是他对自己政治道路的回顾与思考,是他对自己一生功过是非的自我评价。

第二句“匡山不易到,之子滞江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匡山高峻难攀,而我这个儿子却滞留在江州城。匡山是指庐山,因为庐山有匡山之名。这句诗中的“子”指的是诗人本人。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实现归隐愿望的遗憾,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第三句“更忆临岐话,难为旷别情”。这里的“临岐”,是指分手之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又一次地追忆当初分手时的话语,但这次分别却是如此地令人难过,难以抑制内心的离愁别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第四、五两句“衲衣千缕薄,楖栗万山轻。”是说,我穿的衲衣已经破旧,就像那千丝万缕一样轻薄;我的脚上穿着的草鞋像那万山一样轻松。这里的“衲衣”、“楖栗”都是僧鞋。“千缕薄”形容衲衣之薄,“万山轻”形容草鞋之轻,可见诗人此时身在旅途之中,心情十分沉重。

第六句“多是少年事,风尘愧老成”。这句诗意思是说,这些年来的经历大多是少年时候的事情,如今身在风尘之中,感到惭愧自己的老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年少轻狂的悔悟之情。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己在仕途上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年少轻狂的悔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