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传胜国,苦节著当今。
高寄遗民迹,徘徊选佛心。
八行馀绪论,千里想清音。
邈矣嗟梁木,典型何处寻。
诗句解析
“文章传胜国,苦节著当今。”: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刘平田仪部的赞赏。在古代社会,文章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这里提到“胜国”,意味着过去的朝代或国家,而“苦节”则是指刘平田仪部坚持的清正廉洁的生活态度。
“高寄遗民迹,徘徊选佛心。”: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刘平田仪部的高尚情操。这里的“遗民迹”可能指的是他为百姓所做的事情,而“徘徊选佛心”则表明他对于佛教思想有所思考和研究,但并未完全沉迷其中。这反映出刘平田仪部虽然受到佛教的影响,但其核心仍是关注民众生活,而非宗教本身。
“八行馀绪论,千里想清音。”:这句诗赞美了刘平田仪部的道德品质。这里的“八行”指的是儒家道德的八种美德(仁、义、礼、智、信),而“馀绪”可能指的是这些美德在他生活中的体现。“千里想清音”则表示他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听到他的名声,说明他的影响力很大。
“邈矣嗟梁木,典型何处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刘平田仪部理想的追寻和感慨。这里的“邈矣”意味着远去,而“梁木”可能是指桥梁上的木材,因为古人常将树木比作桥,用来比喻事物的变迁。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刘平田仪部理想的深深怀念。
译文
文章传胜国的遗风,苦节着当今之典范。
高洁寄托于遗民足迹,徘徊于选佛之心。
余下的八道美德仍在议论中,千里之外思念清音。
遥望远方的遗憾,何处寻觅典型人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刘平田仪部事迹的赞颂,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其行为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理想追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刘平田仪部的高度赞誉,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