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治兴朝重,覃恩守制还。
哀音联北雁,遗爱见南蛮。
愿深楼至后,心许懒残闲。
渺渺江云暮,停舟何处湾。
康熙庚戌孟秋制府周彝初持服北归道出韶石订入山不果赋诗三首奉柬兼以为别
孝治兴朝重,覃恩守制还。
哀音联北雁,遗爱见南蛮。
愿深楼至后,心许懒残闲。
渺渺江云暮,停舟何处湾。
注释:
- 孝治兴朝:指康熙皇帝治理国家,使得国家兴盛。
- 覃恩守制还:指因父母之丧而守孝三年期满后返回朝廷。
- 哀音联北雁:指北方的悲鸣声与大雁的哀鸣声相呼应。
- 遗爱见南蛮:指对南方的百姓充满关爱。
- 愿深楼至后:指愿意一直居住在深深的楼阁中。
- 心许懒残闲:指内心向往悠闲自在的生活。
- 渺渺江云暮:形容江上云雾缭绕,天色渐晚。
- 停舟何处湾:指不知道应该停靠在哪个港湾。
赏析:
这首诗是康熙庚戌年(1670年)秋天,制府周彝初持服北归,路过韶石时创作的三首诗歌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北行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
诗中的“孝治兴朝重,覃恩守制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关心以及对守孝期间的感慨。这里的“孝治兴朝”指的是康熙皇帝治理国家,使得国家兴盛的景象;而“覃恩守制还”则是指因父母之丧而守孝三年期满后返回朝廷的情景。这些内容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责任。
诗中的“哀音联北雁,遗爱见南蛮”描绘了诗人听到北边传来的悲鸣声和看到南方百姓的善良形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北方的大雁和南方的百姓,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诗中的“愿深楼至后,心许懒残闲”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这里的“愿深楼至后”指的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居住在深深的楼阁中,远离尘世的纷扰;而“心许懒残闲”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希望过上轻松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
诗中的“渺渺江云暮,停舟何处湾”则描绘了诗人在江南山水之间停船的场景。这里的江云和夕阳映衬下的江面,以及诗人心中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困惑,都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优美动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关怀。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