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得溪山意,何疑世上情。
腊穷松自见,寒尽草频生。
撼树风声惨,入潭人影清。
嗒然忘语默,不但百怀轻。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注释】:

已得:已经得到。

溪山意:指山林的情趣。

何疑:有什么疑惑?

世上情:指世俗的情感。

腊穷:腊月,指冬季。

松自见:松树在冬季也依然可见。

寒尽:春天到来。

草频生:春草繁茂。

撼树风声惨:风吹动树枝发出的声音。

入潭人影清:人进入清澈的潭中,影子清晰。

嗒然忘语默:心中一片宁静,什么也不想说、不想听。

百怀轻:心情轻松愉快。

【译文】:

我已得到山林的情趣,还有什么疑惑于世间的情感呢?

腊月将尽时,松树依然可以看见,寒冬过去后春草繁茂。

风吹过树枝发出的声音凄惨,人影落入清澈的潭水中显得清晰。

心旷神怡地忘却一切言语和沉默,我的心情比什么都轻松愉快。

【赏析】:

《归宗山籁》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冬去春来时节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已得溪山意,何疑世上情。”这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整首诗的主题。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欣赏。他认为,只要能够领略到自然的美好,就没有什么可以迷惑他的心灵。这里的“溪山意”指的是自然界的山水风光,而“世上情”则是指人世间的情感和欲望。两者虽然不同,但都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因此,诗人认为,只有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才能消除人们对世俗情感的困惑和迷茫。

“腊穷松自见,寒尽草频生。”接下来,诗人继续描述了自然的变化。他说,当冬天过去之后,松树仍然可以在枝头上看到;到了春天,草地上的草也会长得更加茂盛。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们也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撼树风声惨,入潭人影清。”然后,诗人转向描写人与自然的互动。他说,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响听起来十分凄惨;而当人影落入清澈的潭水中时,则显得格外清晰。这里的“撼树风声惨”和“人影清”都是形容声音和影像的效果,通过这些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对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人应该学会倾听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其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要学会欣赏自然界的形象,感受其清新和宁静。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它说:“嗒然忘语默,不但百怀轻。”意思是说,当他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时,就会忘记一切言语和沉默,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这里,诗人用“语默”和“百怀轻”,分别指代语言和思考。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体验自然之美,人们才能真正摆脱世俗情感的困扰,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