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倚棹度江津,戴笠登楼景倍新。
雨过西山人望越,风回南浦雁归秦。
背城画角孤烟晚,近水芦花隔岸春。
俯仰一回思帝子,碧霄无际浪无尘。
译文:
拨开云彩,倚着船舷渡过江津,头戴斗笠登上滕王阁,景色更加清新。雨后西山人望越远,风吹南浦雁归秦地。背城画角孤烟晚,近水芦花隔岸春。俯仰之间想起帝王之子,碧空无际浪无尘埃。
赏析:
第一部分:
“拨云倚棹度江津”,描绘了诗人在江边乘船的情景。通过“拨云”和“倚棹”,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渡江津”也暗示了诗的主题是关于旅行或者离别的。
第二部分:
“戴笠登楼景倍新”,描述了登高望远的感受。戴笠登楼,意味着诗人在高处寻找新的美景。这里“景倍新”表达了诗人看到的新景象给他带来的新鲜感觉和愉悦心情。
第三部分:
“雨过西山人望越”,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的山水中行走的场景。这里的“雨过”可能意味着天气转晴或者雨停,而“人望越”则可能表示诗人在寻找一种超越或者超脱现实的情感状态。
第四部分:
“风回南浦雁归秦”,描述了大雁南飞北归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风回”和“雁归”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秦”则可能表示诗人对于故乡或过去的回忆。
第五部分:
“背城画角孤烟晚”,描绘了诗人在城楼上眺望远方的场景。这里的“背城”可能意味着诗人处于某种困境或压力之中,而“画角孤烟晚”则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
第六部分:
“近水芦花隔岸春”,描述了诗人在近水的地方看到芦苇花的美景。这里的“隔岸春”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向往。
第七部分:
“俯仰一回思帝子”,描绘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顾。这里的“思帝子”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帝王或权力的追求和回忆,而“俯仰一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第八部分:
“碧霄无际浪无尘”,描绘了诗人对于天空的想象。这里的“碧霄无际”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无限的可能性和可能性的追求,而“浪无尘”则可能表示诗人对于自然和真实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