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罗浮已十年,登台松柏望苍然。
幢幡曾绕一人后,堂构空惭七众先。
旧植菩提堪荫月,新移石磴尚闻泉。
峰头老少疑残梦,泪逐西风落枕边。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洋的《上华首台》,全诗如下:
不到罗浮已十年,登台松柏望苍然。
幢幡曾绕一人后,堂构空惭七众先。
旧植菩提堪荫月,新移石磴尚闻泉。
峰头老少疑残梦,泪逐西风落枕边。
注释与赏析
1. 不到罗浮已十年,登台松柏望苍然。
注释: 这里指的是诗人已经十年未能再次登上罗浮山,但每当他站在华首台上,看到那茂盛的松柏,总会感叹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
2. 幢幡曾绕一人后,堂构空惭七众先。
注释: “幢幡”通常指的是寺庙或道观中飘扬的旗帜或彩带。诗人在这里用“幢幡”比喻那些围绕在他身后的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地位崇高、受人尊敬,但却感到空虚和愧疚,因为他没有为世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3. 旧植菩提堪荫月,新移石磴尚闻泉。
注释: 这里的“菩提”是指佛教中的觉悟之路,象征着修行和智慧。诗人通过提到“旧植菩提”,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知识的珍视。而“石磴”则暗示了攀登山路的艰辛,“新移”则表示新的尝试和努力。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4. 峰头老少疑残梦,泪逐西风落枕边。
注释: 这里的“峰头”指的是华首台所在的山峰,诗人通过描绘山上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迷茫,仿佛置身于梦中一般,难以自拔。而“泪逐西风落枕边”,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仿佛随着西风一起飘落的泪水,也预示着他对未来充满忧虑和不确定性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华首台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在华首台的不同感受和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丰富诗的内涵,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又有优美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