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巘崎岖长绿条,野人凭望晚萧萧。
拂崖停日倍秋露,积石临江生洞箫。
凤翅影连青嶂色,龙鳞吟动紫林飙。
山南帝子今何在,砂起雾来寒欲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初入丹霞》组诗中的第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碧巘(yǎn):青色的山崖。
- 崎岖(qī qū):曲折不平。
- 长绿条:形容山崖上草木繁茂。
- 野人:指隐士或山林中的普通人。
- 倚(yǐ):靠着,凭依。
- 萧萧(xiāo xiāo):形容风声。
- 拂(fú):轻轻擦过。
- 秋露:秋天的露水。
- 积石:堆积的石头。
- 临江:靠近江水。
- 生:出现,显现。
- 凤翅:凤凰展翅的样子。
- 影连:影子相连。
- 嶂色:山的轮廓颜色。
- 龙鳞:龙鳞状,比喻山势。
- 紫林飙(biāo):紫色的树林风声。
- 砂起雾:沙子上的雾气升起。
- 寒欲摇:冷意袭人,仿佛要摇动一样。
译文:
青翠的山崖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一个隐士正靠着山峰,眺望着晚来的风景,发出“萧萧”的声音。他轻轻擦拭着岩石,似乎在感受秋天的露水。远处的山峦与江水相连接,仿佛是一幅画卷中的画面。凤凰展翅般的影子连接着青山的颜色,龙鳞般的山势在紫色的树林中回荡,仿佛听到了风吹过的声音。沙子上的雾气升起,冷得让人想要颤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进入丹霞地貌时的景象和感受。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色彩、形态和生态环境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诗人笔下可以看出,他对这些自然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热爱。
首句“碧巘崎岖长绿条”,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山崖上的草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种景象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相呼应,也为后文的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次句“野人凭望晚萧萧”,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这里的“野人”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他们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而“凭望晚萧萧”则表达了他们在傍晚时分,对着山景所发出的感慨之情。这种情感与自然景色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物,如“拂崖停日倍秋露”、“积石临江生洞箫”。这些诗句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最后两句“凤翅影连青嶂色,龙鳞吟动紫林飙。”则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凤翅”和“龙鳞”都是对山势的夸张描绘,将它们比作鸟儿和龙的形象,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而“紫林飙”则是指紫色的树林中吹出的风声,这里既有听觉上的美感,也有视觉上的震撼。
这首诗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了解自然美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