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旧住溪桥上,却忆当时亦五旬。
潭影杖摇山日落,纸窗灯暗夜猿频。
门庭枯澹思先辈,田舍荒芜赖后人。
莫倚年华少提挈,寿昌七十钁头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分析诗歌。
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分析,“莫倚年华少提挈”,是告诫人们不要倚老卖老,要谦虚谨慎,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求教;“寿昌七十钁头春”则是勉励人们要有志气,有作为,要珍惜青春时光,发愤图强。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潭影杖摇山日落,纸窗灯暗夜猿频。”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潭影”“山日落”是动景,“纸窗”“夜猿”是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更显出环境的寂静与凄凉,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凄苦之情。
从诗句的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组。每组中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种形式为七言律诗所常用。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叙事,第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这样的结构安排既使画面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又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流畅。
【答案】
栖贤石长老生日
老僧旧住溪桥上,却忆当时亦五旬。
潭影杖摇山日落,纸窗灯暗夜猿频。
门庭枯澹思先辈,田舍荒芜赖后人。
莫倚年华少提挈,寿昌七十钁头春。
译文:
我从前居住在溪桥上那寺院里,现在回忆当年也是五十多岁了。
山中清流的影子在夕阳下摇曳不定,纸糊的窗户里昏黄的光照亮黑夜中的猿啼声。
我门前庭院空旷而荒凉,想到先辈们曾辛勤劳动过,如今荒废不堪,幸亏后代子孙继续耕种。
别倚仗年纪尚轻就骄傲自满,希望长寿昌七十岁,像犁铧一样耕出一片好田畴。
赏析:
《栖贤石长老生日》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此诗是诗人对友人的生日祝贺之作。
首联起笔即写自己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人说:“老僧旧住溪桥上”。这里,诗人把“溪桥”当作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处所,并把它与“栖贤寺”联系起来。“却忆当时亦五旬”,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想起自己曾经在栖贤寺住过五年的时光。“五旬”一词用得非常恰当:它不仅表明了自己在栖贤寺住了五年,而且还说明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大半时期。这样,诗人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自己在栖贤寺的生活经历。“潭影”二句紧承“忆”字展开联想,描绘自己在栖贤寺时的生活情景。“潭影”二字用得极妙,它既指眼前的清潭映照出的倒影,也指作者自己的倒影。“山日落”,指太阳西沉。诗人在这一瞬间,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随着落日一同沉没于清潭之中。“纸窗灯暗夜猿频”。“纸窗”指纸糊窗户,“灯暗”则是指昏暗的灯火。“夜猿频”指夜晚听到猿猴的叫声不断。“频”,是多次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在栖贤寺时的孤独寂寞之感。“门庭”二句紧承前两句展开联想,写自己对前辈们的怀念之情。“门庭”指的是栖贤寺的大门及庭院,“思先辈”则是指思念先辈们。“田舍荒芜赖后人”,意思是说:由于前辈们的辛勤耕耘,才使得后来人得以安居乐业。这一句既是对前句的具体化,也是对前句的深化,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颈联承颔联展开联想,写自己对先辈们的思念之情。“莫倚”二字用得很好。它既表明自己对前辈们不能倚老卖老的警惕,也表明自己对于长辈的尊敬。“寿昌”二字用得很妙,它不仅表明了自己祝愿对方长寿的愿望,而且也表明自己希望对方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人才。“七十钁头春”,这是诗人对前辈的劝勉之词。意思是说:希望你能够像当年一样勤奋工作,争取早日取得成就;同时希望你能够珍惜青春时光,发奋努力向上。
尾联承颈联展开联想,再次写自己对前辈们的劝勉之情。“钁”,是一种耕地用的农具,这里泛指耕作工具。“钁头春”,即春天里的锄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希望你能够像当年一样勤奋工作,争取早日取得成就;同时希望你能够珍惜青春时光,发愤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