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高出建封寺,信棹滩头问古津。
旧址久成豪族冢,原田半入俗居人。
坡斜漫灭无行径,竹出参差多着尘。
五百方袍何处去,清溪水涸石磷磷。
建封滩,是寻访灵树禅师的旧址。
青松高出建封寺,信棹(zhào)滩头问古津。
旧址久成豪族冢,原田半入俗居人。
坡斜漫灭无行径,竹出参差多着尘。
五百方袍何处去,清溪水涸石磷磷。
注释:
- 建封滩:在今安徽寿县西,淮河南岸。
- 青松:指山上长出的青松。
- 信棹:即信船,泛指渡船。
- 古津:古时河流中的渡口。
- 旧址:即灵树禅师的旧居或墓地。
- 豪族冢:指豪门贵族的坟地。
- 原田:指原来的农田。
- 坡斜:山势倾斜。
- 竹出参差:参差不齐的竹子。
- 五百方袍:僧衣的一种,袈裟。
- 清溪:清澈的小溪。
- 水涸:水流干涸。
- 石磷磷:石头上布满苔藓,显得光闪闪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寻访灵树禅师旧址时所作。灵树禅师的旧址位于建封寺附近,青松高耸,渡船在滩头上驶过。然而,旧址已经变成豪族的坟墓,农田也已经被世俗之人占据。山坡陡峭,道路无法通行,竹林参差不齐,被尘土覆盖。五百方袍的僧人已经离开,只剩下一条干涸的小溪和光闪闪的石头。全诗通过对旧址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以及对世俗之变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