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春色石楼前,落尽桃花听杜鹃。
水涨锦溪知夜雨,月沉丹嶂起朝烟。
山中各自成昏昼,世上曾无异食眠。
芳草王孙归未得,几人于此独潸然。
【注释】
春日即事:春天里的一件事。
朦胧春色石楼前:模糊的春光在石头楼房的前面。石楼,即指山中的楼台。
落尽桃花听杜鹃:桃花已凋谢,只有杜鹃在啼叫。
水涨锦溪知夜雨,月沉丹嶂起朝烟:水涨了,锦江的溪流知道夜间有雨;月亮下沉后,丹霞山的山峰间升起了晨烟。
山中各自成昏昼:山里人各自过着黄昏或白天的生活。
世上曾无异食眠:世上的人没有不同的食物和睡眠。
芳草王孙归未得,几人于此独潸然:芳草地上的游子还没有回来,有几个人在此处默默流泪。
【赏析】
《春日即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于成都草堂居住时,春日里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
“朦胧春色石楼前,落尽桃花听杜鹃。”首联写景。春日里,朦胧的春光映照着石楼前的景象,落花满地,只有杜鹃鸟在啼叫。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居住成都草堂时,春天的景色。“石楼”指的是草堂附近的一座小楼,这里指杜甫在成都的居所。“落尽桃花”表明此时正是春天,但桃花已经凋零殆尽,只留下残存的花朵。“听杜鹃”则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杜鹃声声啼叫,让人感到凄凉而孤独。
颔联:“水涨锦溪知夜雨,月沉丹嶂起朝烟。”颈联写景。锦江上的水流因为夜雨而上涨,丹霞山上的山峰因为晨雾而显得朦胧。这句诗描绘了夜晚和清晨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丹嶂”指的是丹霞山,这是一座位于成都郊外的名山,因其红色的岩石峭壁而得名。这里的山峰因晨雾而变得朦胧,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尾联:“山中各自成昏昼,世上曾无异食眠。”尾联抒发感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生活在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与世人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诗意,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