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已经三十年,红帔白发拜金仙。
身闲在世岂容易,梦觉随人只倒颠。
夜雪晓风思暖碗,松涛溪管羡高眠。
未来人事应难料,又报钟声上法筵。
【注释】
庚戌:年号,唐武宗年号(840-846)。
书怀:题写诗作以抒发怀抱。
出世:脱离红尘。
三十载:三十年。
红帔:红色的帔衣,古代妇女的一种服装。
白发:指头发变白。
拜金仙:拜见神仙。
身闲:身体闲适。
梦觉:醒来后感觉。 随人:顺从他人。
倒颠:颠倒,混乱。
松涛:风声如松涛。
溪管:竹管乐。
高眠:安睡。
未来人事:将来的事情。
上法筵:参加法事。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生活的诗歌。
首句“出世已经三十年”,是说诗人自少年时代即出家为僧,至今已有三十年的修持岁月。“红帔”和“白发”,是佛教中僧侣所着的服饰,也代指僧人。“拜金仙”三字表明诗人对尘世的彻底厌倦,他已看破了名利场中的尔虞我诈和争逐不休,决定出家修行,以求超脱。
第二句“身闲在世岂容易”,意思是说,出家为僧,远离世俗生活固然清闲,然而要真正做到“心无杂念”却是很难办到的。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斗争:一方面是向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自在;另一方面又留恋尘世的生活,不愿离开人间烟火气。这种矛盾的心情正是许多出家人的共同心态,它表现了佛门中人的世俗情怀与宗教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
第三句“梦觉随人只倒颠”,是说自己虽然在梦中摆脱了尘世的纷扰,但醒来后却发现自己仍然处于一种颠倒混乱的状态之中,无法真正实现心灵的解脱。这里的“只倒颠”,既是对现实生活无奈的形容,也是对未来人生道路迷茫的隐喻。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夜晚雪景的喜爱以及清晨风拂松林时的舒畅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夜雪晓风思暖碗”,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品尝一碗热汤,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温暖和舒适。而“松涛溪管羡高眠”,则是诗人在听到溪水潺潺和松涛阵阵的声音时,羡慕着那些能够安心高枕入眠的人们。这四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淡泊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第五句“未来人事应难料”,诗人感叹未来的一切都难以预料,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既是对自己身处乱世、无法掌控命运的一种无奈,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又报钟声上法筵”,是说又听到寺院里敲钟报时的声音,暗示着自己又要开始新一天的修行活动。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虔诚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超然。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出家僧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与挣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