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寒暄不记年,蜃楼海市几推迁。
片帆且趁东风便,老眼回看穗石偏。
春燕任教巢旧屋,山池重见长新莲。
人间聚散何曾定,雪夜还应待剡川。
孤屿寒暄不记年,蜃楼海市几推迁。
片帆且趁东风便,老眼回看穗石偏。
春燕任教巢旧屋,山池重见长新莲。
人间聚散何曾定,雪夜还应待剡川。
注释与译文:
- 孤屿寒暄不记年,蜃楼海市几推迁:孤零零的岛屿在寒冷和温暖的气候中交替变换,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模糊,难以捉摸;蜃楼和海市蜃楼的景象让人感觉仿佛世界在不断变化之中。
- 片帆且趁东风便,老眼回看穗石偏:乘着顺风的小船轻轻前行,我回头看着那些已经倾斜的老石头。
- 春燕任教巢旧屋,山池重见长新莲:春天的燕子仍然回到那座旧窝里筑巢,山间的池塘里再次长出了新鲜的莲花。
- 人间聚散何曾定,雪夜还应待剡川:人生的聚散无常,谁能说得清楚?在这样的雪夜里,我们应该像等待一条河流的到来一样期待未来。
赏析:
这首诗是释函是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首句“孤屿寒暄不记年”用孤屿来比喻自己孤独的人生,而“寒暄”则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冷暖。次句“蜃楼海市几推迁”则通过对比现实中的幻象和真实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界限的模糊认知。第三句中的“片帆”、“东风”和“穗石”等词汇,营造了一种轻快而又不失深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意境。最后两句“春燕任教巢旧屋,山池重见长新莲”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变迁,而“人间聚散何曾定,雪夜还应待剡川”则是对整个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无常命运的接受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生的省思,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