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己何曾遂利人,蹉跎七十可怜春。
足知尘世无成事,应惜云林暂住身。
万古江河犹往复,当时观听自疏亲。
迢迢空劫谁为主,莫逐生缘滥夙因。
【注释】
又示各山:又,表示再次。示,告知、启示之意。
“损己”五句:意谓损己利人,虽遭挫折,亦属难能可贵之事。蹉跎七十,指虚度了七十年光阴。可怜春,即可惜春光易逝。足知,足以知道。尘世,尘世间。无成事,没有成就的事。应惜云林,应该珍惜在云林(隐逸)的清静生活。应惜,值得珍惜。暂住身,暂时寄身于山林。
“万古”两句:意谓江河长流,永不回返;观听不亲,人们对此漠然置之。
迢迢空劫,意为茫茫的劫数,渺远而不可测。谁为主,谁主宰。莫逐生缘,不要被世俗的牵累和纠缠所迷惑。滥夙因,滥用或放纵前世的宿因。
【赏析】
此诗为《续诗三百首》卷三之一。作者自序云:“予少时尝学道于陈抟先生。后游庐山,先生见访,因复问曰:‘子何人耶?’予曰:‘某名某者。’先生曰:‘吾闻天下有道者必为天下先,某非道者也,其言何与于此!请以‘又示诸山’为韵语。”据此可知,此诗是作者自述自己隐居修道的生活。
首联两句用反问语气写自己的志向,表明自己虽然要损已利人,但并不感到遗憾。颔联承上启下,指出自己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算得上是难得的好事。颈联写自己的隐居生活,认为尘世没有什么成就的事值得留恋,而应该在云林中暂时寄身。尾联写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的大运是渺远而不可测的,因此不必过于拘泥于眼前的名利。全诗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