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乱离山托海濒,朔风初动水粼粼。
三千路阻干戈日,七十年催老病身。
慧远几时归净社,宗雷随地识前因。
莫辞秉烛烧残夜,鹤唳猿啼梦里频。

【注释】山托海濒:山在海边。朔风:北风,北方的风。粼粼:水波闪动的样子。三千路阻干戈日:形容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慧远:佛教高僧。宗雷:指宗庙、雷神。

【赏析】此是酬答同题七律中的第三首。前两首都写自己流落江湖,与诸子相会时的情景。第三首写与诸子分别时的情景。全诗抒发诗人对乱世中朋友遭逢之苦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因乱离山托海濒,朔风初动水粼粼”,诗人以山托海濒自比于慧远(慧远是晋宋间著名僧人),说自己身处乱世,寄居海滨,北风吹起,海面上波浪闪烁,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凄凉;又借“朔风初”来暗喻战乱刚起。颔联“三千路阻干戈日,七十年催老病身”,点明自己与诸子相会的原因,因为国破家亡,兵戈不息,诗人已度过了漫长的几十年。这两句既写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也写出了诗人自己衰老多病的境况。颈联“慧远几时归净社,宗雷随地识前因”,诗人用典,说自己虽然远离家乡,但是心中的佛心却如慧远一般纯净无垢,而自己的命运却如同宗雷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去。尾联“莫辞秉烛烧残夜,鹤唳猿啼梦里频”,诗人想象自己与朋友们在分别之际,举杯饮酒,烛光摇曳,听着鹤鸣猿啼,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感叹世事无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家战乱时期流离失所的无奈,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