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是妒花开,一枝先折过溪来。
檀心已入青宵梦,叶底难藏锦绣堆。
似厌芳尘轻绝袂,敢辞青目重登台。
从来仙种皆忘物,自有怜香护宝胎。

【注释】

东风:春风。折枝:折牡丹枝条,比喻折送美人。青宵:道教用语,指天上仙境。绝袂:飘落的花瓣。

【译文】

春风不是妒忌牡丹开放,一枝先折送到溪水边。

檀心已经入梦进入青霄,叶底难藏锦绣花堆。

似是厌倦芳尘轻飘飘,敢辞青目重登仙台。

自古以来仙人种下都是忘物,自有怜惜香花护住宝胎。

【赏析】

此诗写于元丰二年(西元一零七八年),诗人与苏东坡、王巩、李公麟等在泗州相会后同游南山,作此诗赠别。

首联“东风不是妒花开,一枝先折过溪来”,写春风吹动牡丹枝头,使百花竞相开放。而独有牡丹一枝却先被折断送人,这分明是嫉妒之意。但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而是借东风之口道出。

颔联“檀心已入青宵梦,叶底难藏锦绣堆”,以“檀心”代指牡丹,“青宵梦”即神仙居所,言牡丹之心早已飞入神仙居所,花叶间难藏满绣球般繁茂的花朵。此句用典甚妙,暗合上句“先折过溪来”。

颈联“似厌芳尘轻绝袂,敢辞青目重登台”,承上启下。说牡丹似乎厌恶了世间的浮华和尘埃,不愿让它们玷污自己。然而它又不得不面对世人的喜爱和珍视,于是只好再次登上高台。这里的“绝袂”是指飘落的花瓣,“青目”是指人们欣赏牡丹时的眼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牡丹对世间繁华的不屑一顾,也表达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尾联“从来仙种皆忘物,自有怜香护宝胎”,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用“仙种”来形容牡丹,说它天生就是高贵的,无需任何修饰和雕琢。同时,它也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人们去珍惜和保护。因此,诗人认为牡丹是一种难得的美玉,需要人们用心呵护。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珍视身边的美好事物,用心去感受和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