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纡回峡涧东,相随杖屦日从容。
山莺一任啼朝树,岸柳何因掩暮峰。
春露已沾新绿湿,夏云偏指旧溪封。
无门有路通霄汉,倚立堂阶隔万重。
几岁纡回峡涧东,相随杖屦日从容。
山莺一任啼朝树,岸柳何因掩暮峰。
春露已沾新绿湿,夏云偏指旧溪封。
无门有路通霄汉,倚立堂阶隔万重。
译文:
我年岁尚小,就多次漫步在峡谷和山涧之间,每天悠然自得。
山中的黄莺自由自在地鸣叫着,它不理会那些早晨的树林,也不理会暮时的山峰。
春天的露水已经把树叶打湿了,夏天的云气也把山里的溪流封锁了。
没有门户也没有道路可以直达天宫,只能倚立在厅堂阶前,隔着重重的楼阁遥望天际。
注释:
- 几岁纡回:形容年纪还小。纡回,曲折。
- 杖屦:古代的一种步行用具,用竹木等制成,上端系以长绳,用以支撑行走时的身体。
- 从容:悠闲自在。
- 山莺:一种生活在山林中的小鸟。
- 岸柳:岸边的柳树。
- 春露:春天落下的露水。
- 夏云:夏天的云层。
- 霄汉:天空中的天空。
- 倚立:依靠、站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水间徜徉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首句“几岁纡回峡涧东”,诗人用“几岁”来表达自己年纪尚小,而“纡回峡涧东”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峡涧间的游历。接下来“相随杖屦日从容”,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悠闲自在,与“相随杖屦”呼应。
第三句“山莺一任啼朝树”,写山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不受外界干扰。而第四句“岸柳何因掩暮峰”,则描绘了夕阳下,岸上的柳树仿佛在遮掩着暮色中的山峰。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
第五、六句“春露已沾新绿湿,夏云偏指旧溪封”,进一步描绘了春雨与夏云的神奇变化。春露滋润着新绿的叶子,而夏云则将旧溪封锁。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无门有路通霄汉,倚立堂阶隔万重”,则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的景象。虽然无法直接进入天堂,但诗人仍然能够从高处看到那遥远的天际线。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又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