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
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
主人貌婴儿,真似谁优劣。
犹争法秋毫,不与稗贩埒。
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
撺迹远海隅,攒眸长卷舌。
诗句释义与翻译:
- 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 - 回想当年,在鸾溪的入口处,门紧闭着,门前堆满了被山风吹落的白雪。
- “忆昔”表示回忆过去。
- “鸾溪头”指的是一个地点,“门掩寒山雪”描绘了这个地方冬末春初的景象,门前积雪覆盖,显得格外寂静和寒冷。
- 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 - 侧耳倾听时,听到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的声音,仿佛有佛法的雷声在岩石洞穴中回荡。
- “飞瀑”形容瀑布水流湍急的样子。
- “法雷”可能指某种自然声音或宗教音乐,与佛教相关的“法”。
- “振岩穴”意味着声音传遍整个山间洞穴。
-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 - 人们身穿华贵服饰,手持伞具,如同一群高贵的鸟类排成一排站在松树和杉树之间,相互间似乎在较量或交流。
- “冠盖”指的是贵族或官员的帽冠,这里比喻穿戴华美的人。
- “列”描述人们有序站立的情景。
- “颃颉”是一种模仿鸟鸣的动作,形容人们互相交谈的样子。
- 主人貌婴儿,真似谁优劣。 - 主人看起来就像婴儿般纯真无邪,难以分辨谁更胜一筹。
- “主人”指的是某个人,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邻居。
- “婴儿”通常用来形容年幼无知或天真无邪。
- “真似谁优劣”表达了对主人纯真外表的赞赏,认为他像极了婴儿,无法分辨出好坏。
- 犹争法秋毫,不与稗贩埒。 - 虽然他们争论得像是在比拼秋天鸟毛一样微小的事物,但他们的行为并不比市场上买卖的人差。
- “法秋毫”比喻非常小的事情,如同法律上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 “犹争”表明争论持续且激烈。
- “稗贩埒”意味着即使是在市场中卖菜的人也不会逊色于此争执,说明争论虽小但十分认真激烈。
- 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 - 现在看到的是满山遍野的老虎皮,由于云雾缭绕,山路变得十分险峻,难以通行。
- “尽虎皮”形容山上满是老虎的皮毛。
- “云深”说明四周都是浓雾。
- “山路绝”意味着因为山路被云雾遮蔽而变得难以辨认。
- 撺迹远海隅,攒眸长卷舌。 - 人们的身影已经消失得远远的,只剩下目光紧盯着远方,长叹不止。
- “撺迹”形容人们迅速离去的情景。
- “远海隅”意味着人们走得很远,身处偏远的地方。
- “攒眸长卷舌”形容人们因不舍而长吁短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自然景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将人与自然、现实与想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现实又超现实的艺术效果。诗中的“法雷”、“冠盖”、“法秋毫”等词汇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整体来看,此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