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竟何去,朝鲜闻鹁鸠。
箕子托佯狂,为人画九畴。
比干谏而死,形骸以为仇。
孔圣称三仁,芳躅传千秋。
迂哉鲁仲连,一身奚所求。
强秦并六国,不知曾闻否。
刻石遍川岳,寻仙穷瀛洲。
古今多帝王,东海空悠悠。
更有田北平,除芜锄荒丘。
管宁终不仕,读书到白头。

诗句原文与译文:

  • 微子竟何去
  • 原诗:微子竟何去,朝鲜闻鹁鸠。 箕子托佯狂,为人画九畴。
  • 译文:微子究竟去了哪里?在朝鲜听闻了鹁鸠的鸣叫。箕子伪装疯狂,为世人绘制九种草本植物。
  • 箕子托佯狂
  • 原诗:箕子托佯狂,为人画九畴。
  • 译文:箕子伪装疯狂,为世人绘制九种草本植物。
  • 比干谏而死
  • 原诗:比干谏而死,形骸以为仇。
  • 译文:比干强谏而死,他的遗体被视为仇恨的象征。
  • 孔圣称三仁
  • 注释:孔子称赞三位仁人——微子、箕子和比干。
  • 赏析:这段诗赞扬了三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和忠诚精神。
  • 迂哉鲁仲连
  • 注释:鲁仲连的行为显得有些迂腐。
  •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鲁仲连行为方式的批评,认为其过于拘泥于原则,不够灵活变通。
  • 强秦并六国
  • 注释:秦国强大到能够吞并六个国家。
  • 赏析:描述了秦朝的强大,以及它所进行的领土扩张。
  • 刻石遍川岳
  • 注释:在山川之间刻石立碑,以纪念功绩。
  • 赏析:展现了古代统治者为了彰显功绩而进行的文化活动。
  • 古今多帝王
  • 注释:从古至今,有很多君王统治过这片土地。
  • 赏析:反映了历史的悠久和帝王更替的频繁。
  • 东海空悠悠
  • 注释:东海上只有悠悠的水波,没有人烟。
  • 赏析:形容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活动的痕迹逐渐稀少。
  • 更有田北平
  • 注释:另有一位名叫田平的人,他在荒芜的土地上努力工作。
  • 赏析:通过田北平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奋斗。
  • 管宁终不仕
  • 注释:管宁一生不做官。
  • 赏析:描绘了一位高洁之士坚守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解释与分析:

  1. 微子、箕子、比干:这三位历史人物因其忠诚和智慧而被后世铭记。微子是宋国的开国国君,因多次亲谏纣王而被释放;箕子是商纣王的弟弟,因假装疯狂以逃避迫害而闻名;比干则是纣王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而被剖心。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仁”的精神,即忠诚、智慧和牺牲。
  2. 鲁仲连: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策士,以其机智和勇气著称。然而,他的行为被描述为“迂”,即过于固执于原则,不够灵活变通。这种评价反映了古人对于实用主义和个人行为的反思。
  3. 秦并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但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大量的战争和暴政。这段诗通过对秦始皇的描述,反映了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复杂性。
  4. 刻石遍川岳:古代帝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会在山川之间刻石立碑。这种文化活动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纪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5. 东海空悠悠:东海上的水波荡漾,无人烟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消逝。
  6. 管宁终不仕:管宁终身不做官,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清高志向。他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士大夫的高洁品质和对权力的淡然处之。

这首诗通过对几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它既包含了对英雄人物的赞颂,也包括了对历史变革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品德的强调。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这些诗句也传递了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鼓励我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