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启山户,长天空一色。
俯瞰江山遥,高深靡所极。
山上松风喧,猿啸禽虫唧。
飞湍走千溪,人语交相集。
众响成奔雷,师旷焉足给。
仰见烟云流,平观群木立。
心随耳目迁,欲返返不得。
于焉西阳沉,忽尔万象入。
风静树不摇,鸟宿众兽匿。
解衣就床眠,远听流泉急。
不将双耳迎,涓涓到胸臆。
吾臆安可逃,泉声岂当默。
上下自乾坤,勿以音象惑。
这首诗的标题是《听泉》,它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聆听泉水的声音,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景。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晨起启山户,长天空一色。
译文:清晨醒来打开窗户,眼前一片碧蓝。
注释:山户,指山中的住所。天青色,形容天空的颜色。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晨起”和“长空”来营造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俯瞰江山遥,高深靡所极。
译文:放眼望去,江山如此浩渺,无法触及尽头。
注释:高深,形容山的高大和水的深远。靡所极,表示没有尽头。
赏析:诗人通过俯瞰江山,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无尽的魅力所引发的遐想。山上松风喧,猿啸禽虫唧。
译文:山上松树的风声喧闹,猿猴的叫声和鸟儿的鸣叫此起彼伏。
注释:喧,声音大而杂乱。唧,鸟叫声。
赏析:这里通过描绘山林之中各种动物的鸣叫,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飞湍走千溪,人语交相集。
译文:急流奔腾穿越无数溪涧,人们的对话交织在一起。
注释:飞湍,形容水流急速。走千溪,流动穿越众多溪流。人语,指人们说话的声音。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水流和人声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美和生命力,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众响成奔雷,师旷焉足给。
译文:各种声响汇合成震耳欲聋的雷声,即使是乐圣师旷也难以形容其壮美。
注释:奔雷,形容雷声巨大如奔流而下。师旷,古代音乐家,以善于欣赏音乐著称。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声音洪亮、震撼心灵的赞叹和震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仰见烟云流,平观群木立。
译文:抬头仰望,只见云雾缭绕;平视前方,看到树木挺拔直立。
注释:烟云,指云雾弥漫的景象。群木,指众多树木。
赏析:诗人在这里通过观察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心随耳目迁,欲返返不得。
译文:心随着耳朵听到的声音而移动,想要返回却又无法做到。
注释:迁,移动。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进一步描绘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沉浸和沉醉,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于焉西阳沉,忽尔万象入。
译文:于是西边的太阳慢慢落去,忽然一切景象都涌入眼帘。
注释:于焉,此处作动词用,意为“于是”。焉,代词,相当于“于此”。西阳沉,形容太阳渐渐落下。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夕阳西下和万物入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风静树不摇,鸟宿众兽匿。
译文:风停了树不会摇晃,鸟儿栖息在兽类藏身的地方。
注释:静,停止或静止。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风停树静和鸟儿归巢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解衣就床眠,远听流泉急。
译文:脱掉衣服上床睡觉,远远地听到水声急促地流淌。
注释:解衣,脱衣。就床眠,躺下睡觉。
赏析:通过描述诗人入睡前听到的水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这种宁静时刻的珍惜和留恋。不将双耳迎,涓涓到胸臆。
译文:不想用双耳去迎接那声音,那声音却悄悄地流入了我的心胸。
注释:双耳,指两只耳朵。迎,迎接。涓涓,细流的样子。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描绘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吾臆安可逃,泉声岂当默。
译文:我的心怎么能够逃避?泉水的声音又怎么可能被沉默呢?
注释:臆,内心。岂当……当……,难道……不能……。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无法完全隔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心境的体验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和谐共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