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淋雨少,一夜足三秋。
凿石引千尺,迢遥下林丘。
接竹竟至炊,聊以息担头。
汤茗既以丰,亦复滋田畴。
山客愿易足,稻蔬无多求。
翛然天地内,一饱忘百忧。
山色可饫目,耳醉泉风飕。
信手随乌藤,濯足沧江流。
百骸各自娱,岂更羡王侯。
王侯学我易,难逢林下休。
举眼渔樵人,将无为我俦。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佳作。作者以“喜雨”为题,写自己隐居山林的心境。全篇语言清新,意境幽远,情调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
开头两句“九旬淋雨少,一夜足三秋”,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自己久雨之后终于见到阳光的喜悦心情。这二句看似平易,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诗人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已经对世俗的荣华富贵看透了,他早已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因此,久雨过后,久盼而不见晴的他看到久违的太阳,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所以用“九旬淋雨少,一夜足三秋”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四句写自己如何利用雨水来浇灌庄稼和蔬菜,以此解决生活所需。这四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农具,以及各种农作物,形象描绘了山中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敬意。
接着诗人写到:“接竹竟至炊,聊以息担头。” 意思是说,竹子长得很快,以至于连做饭的工具都不够用了。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仍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里的“担头”指的是农民们肩上挑着的担子。
然后诗人写到:“汤茗既以丰,亦复滋田畴。”意思是说,由于雨水充足,茶水变得非常香醇,同时也滋润了田地,使庄稼生长得更加茂盛。这几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更表现出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敬意。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他说:“山客愿易足,稻蔬无多求。”意思是说,我作为一个山中的隐士,我已经得到了我所渴望的一切。至于稻蔬等农作物,我也并不需要过多地追求。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最后四句,诗人再次表达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他说:“翛然天地内,一饱忘百忧。”意思是说,我独自一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吃饱喝足后便可以忘记所有的烦恼。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和满足。
这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幽远,富有哲理性。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情表达,成功地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深深向往和满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