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有佳色,理策临清漪。
倚棹过绿玉,将以观冬犁。
舍舟登古岸,仿佛玉渊时。
所异谷与川,动静各有宜。
停步稍顾盼,抚景心相随。
遥遥望石门,双峰一径微。
梯穷万山出,忽然就长堤。
土屋三两间,依岩缚茅茨。
爨烟穿石窦,云影随高低。
下有丹溜潭,水落松风吹。
泠泠潭上人,分明见须眉。
乐此毕生平,耕锄复何辞。
古者食其力,辛苦当为谁。
日暮且归去,明春予再来。

【译文】

寒山有佳色,理策临清漪。

倚棹过绿玉,将以观冬犁。

舍舟登古岸,仿佛玉渊时。

所异谷与川,动静各有宜。

停步稍顾盼,抚景心相随。

遥遥望石门,双峰一径微。

梯穷万山出,忽然就长堤。

土屋三两间,依岩缚茅茨。

爨烟穿石窦,云影随高低。

下有丹溜潭,水落松风吹。

泠泠潭上人,分明见须眉。

乐此毕生平,耕锄复何辞。

古者食其力,辛苦当为谁。

日暮且归去,明春予再来。

【赏析】

《过泐山》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寒山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寒山有佳色,理策临清漪。”寒山之美,在于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站在清漪旁,欣赏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倚棹过绿玉,将以观冬犁。”诗人继续欣赏着这片美丽的土地,他乘坐着小船,穿过绿色的稻田,来到了一片冬田。这里的景象让他想起了古人的耕作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和感慨。

“舍舟登古岸,仿佛玉渊时。”诗人登上了岸边的古桥,仿佛置身于玉渊之中。这里的环境宁静而祥和,让人感到一种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所异谷与川,动静各有宜。”诗人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发现不同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山谷宁静而悠远,河流奔腾而有力,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停步稍顾盼,抚景心相随。”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心的愉悦。他停下来稍作停留,欣赏着四周的环境,内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遥遥望石门,双峰一径微。”诗人眺望着远方的石门,两座山峰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小道。这里的风景虽然并不壮丽,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梯穷万山出,忽然就长堤。”诗人顺着小道前行,来到了一座山脚下。这里的山路崎岖而陡峭,但却给人一种无尽的乐趣。

“土屋三两间,依岩缚茅茨。”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座简陋的小山村。这里的房子都是用石头搭建而成,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

“爨烟穿石窦,云影随高低。”这里的炊烟袅袅上升,飘散在石缝之间;云彩时隐时现,随着地势的变化而变化。这里的景色宛如一幅精美的图画,让人陶醉其中。

“下有丹溜潭,水落松风吹。”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丹溜潭。这里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周围的景物;当水位下降时,松涛声便随风飘荡而来。

“泠泠潭上人,分明见须眉。”诗人站在潭边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他看到潭面上的水波轻轻荡漾,仿佛可以看到人们的脸庞和身影。

“乐此毕生平,耕锄复何辞。”诗人感叹于这片山水的美丽和魅力,决定在这里度过一生,不再离开这片土地。

“古者食其力,辛苦当为谁。”诗人回忆起古人的辛勤劳作和坚韧精神,感慨自己也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和收获。

“日暮且归去,明春予再来。”诗人决定在这个地方过完这一生后回家,期待着明年再来看望这片美丽的土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