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水水初涸,登山山渐寒。
水涸尚可汲,山寒磨衲单。
衣单当彻骨,汲井领斜看。
谁把茱萸酒,凭谁为整冠。
菊花开灿烂,涧水急潺潺。
何处不相似,狂歌到日残。

《九日》

观察水初涸,登山山渐寒。

水涸尚可汲,山寒磨衲单。

衣单当彻骨,汲井领斜看。

谁把茱萸酒,凭谁为整冠。

菊花开灿烂,涧水急潺潺。

何处不相似,狂歌到日残。

译文:

观水初见其涸,观山渐感其寒。

水已干枯,尚可以打水;山已寒冷,需要多披衣物。

衣服单薄,甚至要穿透骨髓,只能斜着脖子去看井边汲水的人了。

谁能给我端上一杯茱萸酒?谁能帮我整理好帽子?

菊花盛开,色彩艳丽。涧水急速流淌。

哪里不是如此?我们大声地呼喊,直到太阳落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一幅秋日山水的画面。

首联“观察水初见其涸,观山渐感其寒。”通过观察,发现河水已经干涸,而山上的树木也开始凋零,天气也渐渐变冷,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颔联“水已干枯,尚可以打水;山已寒冷,需要多披衣物。”进一步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在干燥的河流中取水,在寒冷的山间行走,都需要额外的保暖措施。

颈联“衣服单薄,甚至要穿透骨髓,只能斜着脖子去看井边汲水的人了。”描绘了人们在重阳节期间的艰苦生活。他们的衣服很薄,甚至要穿透骨髓才能保暖,只能在斜着脖子的情况下去看别人打水。这体现了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谁把茱萸酒?谁能给我端来一杯茱萸酒?”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从远方带来茱萸酒,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