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起肃杀,凋落先梧楸。
知时贵哲人,不如鸿雁俦。
噭噭鸣青天,彷徨向南州。
气序乃相逼,匪为稻粱谋。
伟哉求寂士,睹影发清讴。
寒暑识代谢,物化冥显幽。
悟理捐形骸,色空生双眸。
玄景靡所遗,江山亦不留。
俯仰彻上下,所见皆浮沤。
万物同一雁,羽翼空绸缪。
象类常寂然,圣人行多忧。
憬然知无从,岂羡乘云游。
【译文】
秋风肃杀,梧楸凋零。知时贵哲人,不如鸿雁俦。嗷嗷鸣青天,彷徨向南州。气序相逼逼,匪为稻粱谋。伟哉求寂士,睹影发清讴。物化冥显幽,悟理捐形骸。玄景靡所遗,江山亦不留。俯仰彻上下,所见皆浮沤。万物同一雁,羽翼空绸缪。象类常寂然,圣人行多忧。憬然知无从,岂羡乘云游。
【赏析】
此诗写诗人观秋景而思及人生哲理。首句“金风起肃杀,凋落先梧楸”,写秋风之威,梧楸之落。次句“知时贵哲人,不如鸿雁俦”,感叹时光易逝,哲人难遇,寄希望于贤者与鸿雁为侣,抒发了对贤者的期望和敬慕之情。三、四句“噭噭鸣青天,彷徨向南州”,鸿雁在天空中高歌,徘徊于南方之地,表现了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五、六句“气序乃相逼,匪为稻粱谋”,认为鸿雁之所以高歌飞翔,并非因为稻粱之利,而是因为它们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七至八句“伟哉求寂士,睹影发清讴”,赞美了那些追求内心平静、追求真理的人,他们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相,发出清新的歌声。九至十句“寒暑识代谢,物化冥显幽”,描述了万物都遵循自然的规律生长繁衍,变化莫测;而人们则应该顺应自然之道,追求内心的安宁。十一至十二句“悟理捐形骸,色空生双眸”,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清净。
最后几句“玄景靡所遗,江山亦不留”,“俯仰彻上下,所见皆浮沤”,诗人以玄景比喻自己超脱尘世的境界,以浮沤比喻世间的一切皆为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深刻认识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