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佳辰思,空山积雨愁。
纵能斟绿蚁,何处望琼楼。
岩桂萧萧落,江云冉冉浮。
愿馀吴地影,聊破老亲忧。
【注释】
(1)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县署:指官府办公的官署或公堂。值雨:碰上下雨。独客佳辰:独处一个旅伴,在佳节里。佳辰:佳节,美好的时光。
(2)空山积雨愁:山上的溪涧被雨水填满了,诗人感到忧愁。
(3)纵能斟绿蚁:即使能够斟上酒来。绿蚁:古代的一种酒器,像绿蚁一样。
(4)何处望琼楼:不知在何处可以遥望美丽的宫殿。
(5)岩桂萧萧落,江云冉冉浮:岩石上的桂花纷纷凋落,江面上缓缓飘浮着云彩。
(6)愿馀吴地影,聊破老亲忧:希望自己的家乡吴地的光影,能驱散我内心的忧愁。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此时作者正在福建观察使任内,与友人王凝之、林蕴之同游越中的兰亭,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韵味醇美。
首联“中秋县署值雨”,起句突兀,为全篇定基调。开头就交代自己正逢中秋月明之夜,独自一人坐在县衙里,心情十分郁闷,满腹愁思,想借酒消愁,但无奈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大雨。
颔联“纵能斟绿蚁,何处望琼楼”。诗人面对秋夜,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明月并不在酒杯之中,而是高悬于天空,诗人却无法登上高楼去欣赏那皎洁的月亮。诗人用“绿蚁”和“琼楼”作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身处逆境、心有不甘的复杂情绪。
颈联“岩桂萧萧落,江云冉冉浮”。诗人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岩石上的桂花已经凋落,江面飘荡着层层云彩。这两句诗以写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吴地的怀念之情。
尾联“愿馀吴地影,聊破老亲忧”。诗人希望吴地的美景能够映入眼帘,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同时,他也希望能借此机会解除自己亲人的忧虑之情。这里的“馀”字用得非常巧妙,既表示希望吴地的美景能映入眼帘,又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把一个独自漂泊异乡的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