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桃花暗,灵岩信有仙。
虫书留古洞,鹤驾去何年。
白犬眠金灶,苍龙饮玉泉。
愧非嵇叔夜,来此竟空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访仙源洞得道人蒋馨故栖石题》。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访仙源洞得道人蒋馨故栖石题    
**诗句释义:**    
1. **水曲桃花暗**    
- 水曲,即水流弯曲的地方,这里形容水流曲折。    
- 桃花,春天的象征,此处可能指的是春天时的水曲景色。    
2. **灵岩信有仙**    
- 灵岩,山名,可能是作者所访问的地点。    
- 信有仙,意为确实有仙人存在。    
3. **虫书留古洞**    
- 虫书,指古代的篆刻或碑文,通常用虫鸟等动物的形象来表现。    
- 古洞,古老的洞穴。    
4. **鹤驾去何年**    
- 鹤驾,指仙人乘坐鹤而去。    
- 何年,何时。    
5. **白犬眠金灶**    
- 白犬,白色的狗。    
- 金灶,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通常为金色。    
6. **苍龙饮玉泉**    
- 苍龙,指龙。    
- 玉泉,珍贵的泉水,可能是指清澈如玉的泉水。    
7. **愧非嵇叔夜**    
- 嵇叔夜,指东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嵇康。    
- 此处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未能成为像嵇康那样杰出人物的惭愧之情。    
8. **来此竟空旋**    
- 来此,来到这个地方。    
- 竟空旋,表示来此后并未取得什么成就,只是徒劳地转动。    

译文

在探访灵岩山的洞府时遇见了一位仙人蒋馨,他在石头上留下痕迹。水曲旁桃花已经暗然凋落,灵岩山上确实有一位仙人。山洞里还有古人留下的篆刻文字和鹤形雕刻,不知道这个洞穴已经被使用了多少年?一只白犬安静地躺在金色的炉子边休息。而一条青龙正在饮用着清冽如同美玉一般的泉水。我自愧不如嵇叔夜那样的贤能之人,来到这里也不过只是白白地转了一圈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寻访仙人经历的山水之作。诗中以“访仙源洞”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紧接着描绘了山景、水色以及洞中的古迹,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山水画卷。通过“访仙源洞得道人蒋馨故栖石题”这一句,诗人不仅表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也为后续的内容铺垫了背景。

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灵岩山的幽静之美,并透露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感慨。特别是“虫书留古洞”和“鹤驾去何年”两句,通过对古代文化遗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文化魅力和对古人智慧的赞叹。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既有自然的山水之美,也有历史的沉淀之感。同时,通过对比“白犬眠金灶,苍龙饮玉泉”,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意境深远的美学体验。最后一句“愧非嵇叔夜,来此竟空旋”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相提并论,既体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也表达了他对于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