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橹夹船鹅鹳鸣,五溪春日照行营。
朱旗耀水翻风影,画鼓凭厓殷谷声。
蛮洞卉裳趋使节,辕门花帽拥儒生。
当年铜柱劳筋力,此日轻裘凛甲兵。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辰州(今湖南沅陵)的一段生活经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自沅溪拥小队泛舟向辰:从沅溪出发,乘坐小舟前往辰州。
- 双橹夹船鹅鹳鸣:两只木桨划动,小船中传来鹅和鹳的叫声。
- 五溪春日照行营:春天的阳光照亮了行进中的营地。
- 朱旗耀水翻风影:鲜艳的红旗飘扬在水面上,与风的影子交织在一起。
- 画鼓凭厓殷谷声:鼓声悠扬,仿佛画中的景象。
- 蛮洞卉裳趋使节:在少数民族的部落中,使者穿着五彩的衣服。
- 辕门花帽拥儒生:在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前,文人墨客们戴着花冠簇拥着。
- 当年铜柱劳筋力:当年在辰州,人们为了建设铜柱而辛勤劳作。
- 此日轻裘凛甲兵:如今,人们在享受和平,但战争的气息依旧存在。
译文:
从沅溪出发,乘小舟前往辰州。
双橹划动,船上传来鹅和鹳的叫声。
春风照耀下的营地,红旗飘扬如画。
鼓声悠扬,如同画中的场景。
少数民族部落中,使者身穿五彩衣裳。
辕门前,文人墨客头戴花冠。
当年为了建设铜柱,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如今虽然和平,但战争的气息依旧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辰州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社会风情的描绘,展现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诗中的“双橹”、“朱旗”、“画鼓”等意象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同时,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