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提剑逐轻车,料敌非徒读父书。
李广有功终不赏,马援多谤欲何如。
蛮方雾雨孤生后,故垒风云百战馀。
安得汉家思旧业,为开烟阁写新图。
【注】
- 代挽程公子:代指程姓的人(或诗人),挽为悼念,程公子即程某。
- 轻车:指汉代名将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也,汉武帝宠臣,以功封长平侯。
- 李广:西汉著名将领,善骑射,勇猛善战,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性格耿直,不善阿谀奉承,常被误解为有谋反之罪。
- 马援:东汉著名将领,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他一生作战有功,但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朝廷权贵,后遭诬陷,流放交趾。
- 蛮方雾雨:形容南方的瘴疠之地,气候恶劣,常年下雨。
- 故垒风云:指战争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风云变幻的历史。
- 安得汉家思旧业:意思是如何才能使汉朝恢复往日的辉煌?
- 烟阁:指藏书的地方,如烟阁、书库等。
【译文】
青春年少提剑追赶轻车将军的风采,料敌非徒读父书。
李广有功最终不赏,马援多谤想要如何?
蛮地瘴疠之地雾雨孤行后,故垒风云百战余。
怎样才能得到汉室恢复昔日旧业,为开烟阁写新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诗题中的“代挽”,是指作者代程某人(或程某)而写的悼文。程某是谁已不可得知,但据诗中内容推测,此人应该是一位有才能的士人,不幸英年早逝。
第一联:“青春提剑逐轻车,料敌非徒读父书。”这是对程某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形象描写。“青春”指的是年轻有为;“提剑”则表现出他的英勇和果敢;“逐轻车”可能是指他在战场上追击敌人;“料敌非徒读父书”则是说他不仅仅是通过父亲的教导来了解敌人的,更是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来了解敌人的动向。这句诗既赞美程某的英勇善战,又表达了对他过早去世的惋惜之情。
第二联:“李广有功终不赏,马援多谤欲何如?”这是对程某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哀悼。“李广”和“马援”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但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李广有功终不赏”是因为他的功劳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赏;“马援多谤欲何如”则是说马援因为直言进谏而被陷害,最终身陷囹圄。这句诗通过对比两位将领的不同结局,表达了对程某遭遇的感慨和同情。
第三联:“蛮方雾雨孤生后,故垒风云百战馀。”“蛮方”可能是指南方的边远地区,“雾雨”则描绘了那里恶劣的气候条件;“孤生”则暗示了程某在南方的艰难生活和遭遇;“故垒风云百战馀”则是说在战争中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这句诗通过描绘程某在蛮地的生活和遭遇,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第四联:“安得汉家思旧业,为开烟阁写新图。”这是全诗的结尾部分,也是对程某的缅怀和寄托。“汉家”指汉朝,“思旧业”则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和成就;“为开烟阁写新图”则是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和成就。这句诗表达了对程某的怀念和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程某的生平经历和遭遇进行描绘和赞颂,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回顾和反思,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