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里筑居何岁成,南山种豆苦逃名。
百年丘壑真长往,千里骅骝羡独行。
每见披裘过道路,漫闻挥翰动公卿。
神仙竟合邀中散,婚嫁何劳问向平。
郑作至,字公明,号北里子,洛阳人,与李白友善。这首诗是李白送他的一首诗。
郑君在北里筑居,不知是几年建成的。南山上种着豆子,却不肯去追求名誉。百年之后,他仍然像那丘壑中的隐居者一样长往不返;千里之外,他骑着骏马自由自在地独往独来。我每见披着裘衣的人路过道路,就听说有人挥动着笔墨,惊动了公卿大臣们。神仙终于能邀请到中散大夫了,婚姻嫁娶之事何必劳烦向平君。
注释:
- 郑作至:即郑公明(约704—762),唐代诗人。字公明,号北里子,洛阳人。少有文名,天宝初供奉翰林,后因事获罪,谪岭南。大历中还朝,官至考功郎中。与李白友善。
- 北里子:唐时称妓女为北里子。
- 筑居:筑室居住。
- 何岁:几年。
-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此句言种豆南山,避世名山。
- 逃名:辞官归隐,不问世事。
- 丘壑:山谷溪流。
- 真长:指陶渊明。
- 骅骝:骏马。
- 向平:即向秀,字思文,河内朝歌人,晋末任河南尹,与嵇康、吕安等友善,后遭司马氏杀害,《晋书》有传。
赏析:
首联:
“筑居”二字点明了题意,写郑作至在北里筑室而居。“何岁成”,表明其时间之久。
颔联:
“苦逃名”、“羡独行”两对偶句,写郑作至于年高退隐山林,仍心系世俗功名,而不愿像陶渊明那样远离尘嚣。“长往”一词,表达了他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逸骥”一句,则写出了他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神驰八极的豪情壮志。
颈联:
“披裘”、“挥翰”两词,既表现了郑作至的风度翩翩、雅量宽宏,也描绘了他的才情横溢、气宇轩昂。这两句诗将郑作至的高洁人格和旷达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
“中散”,指的是汉代祢衡,他才华出众,但性格狂放不羁,曾因得罪曹操而被遣送回家乡南阳郡新野县(今属河南省)。“婚嫁何劳问向平”一语双关,既是对郑作至的赞美,也是对其人生境遇的感慨。这里的“中散”,实指郑作至自己。
全诗以“郑作至”为中心,通过对其外貌、性格、才情等方面的刻画,展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诗人形象。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这位好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人生遭遇的深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