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久寂莫,何人应非熊。
不识一丁字,空持六钧弓。
桓桓李将军,诗书浩填胸。
草檄鞍马畔,折冲樽俎中。
虽孤云台画,至今称英雄。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渭滨久寂莫,何人应非熊:这句话表达了对渭河岸边长时间寂寞无人的感慨。”何人应非熊”暗示着在这样荒凉的场合,没有英雄出现,暗指李千骑这样的人物应该是不会出现在这里的。

  2. 不识一丁字,空持六钧弓:这里提到“不认识一个字”可能是指文盲或不识字的人。而“空持六钧弓”则可能意味着虽有武力但缺乏真正的知识或智慧(六钧为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此处比喻强大的武力),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桓桓李将军,诗书浩填胸:这里的“桓桓李将军”指的是历史上的李牧将军,他以英勇著称,且学识渊博。“诗书浩填胸”形容其学识广博如海洋一般。

  4. 草檄鞍马畔,折冲樽俎中:描绘了将军在战场或宴会上的形象,通过“草檄”和“折冲樽俎”(在酒席间进行外交谈判)来展示他的军事才能和智谋。

  5. 虽孤云台画,至今称英雄:虽然如同历史传说中的画中所描绘的那样,可能略显孤单,但因为其英雄的事迹,仍然被后人称为英雄。

译文

悼念李千骑

渭河边静谧无闻,哪一位是英雄?
他不认识文字一字,只手拿六张弓。
英武李将军,胸中装满诗书。
他在战场边写檄文,在酒桌上谈笑风生。
虽然他像云台上的画像那样孤独,
却因英勇事迹被后人称赞。

赏析

此诗通过对李将军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其英勇和才智的赞美。首句“渭河边静谧无闻”,用渭河之畔的寂静反衬出英雄的缺席,增强了诗句的情感张力。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详细描述了英雄的外貌和才华,通过对比“空持六钧弓”与“诗书浩填胸”,突出了他的文才与武功。最后两句,通过“至今称英雄”表达了英雄虽遭冷落但仍旧被人铭记的事实,彰显了英雄不朽的影响力。整首诗不仅赞颂了李将军的英雄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