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公廊庙器,特达莹圭璋。
学道出邹鲁,雕文陋班扬。
举政必王道,岂随俗士行。
手挈万黔首,盎然履虞唐。
初提北门钥,燕冀尘不扬。
再拥南邓麾,按堵清四疆。
天子爱雄才,三命迁晋阳。
譬如大旱雨,所至民悦康。
韩范在边重,何如立朝堂。
谋国有深意,中外非公量。

【注释】

1.路公:指路德明,曾任晋阳知府。

2.廊庙器:喻为朝廷重臣。

3.特达:卓越出众。

4.莹圭璋:比喻人品高洁如美玉。

5.邹鲁:指孔子的故乡曲阜,古代儒家文化发源地。

6.雕文:指华丽的词藻。

7.陋班扬:轻视班固、扬雄等人。

8.王道:指儒家的仁义道德。

9.俗士:指世俗的人,指平庸无才的官员。

10.黔首:泛指平民百姓。

11.盎然:形容生机勃勃的样子。

12.虞唐:指尧舜禹时代,是理想社会的象征。

13.提:执掌,掌握。

14.燕冀:今河北省一带,当时属于明朝管辖地区。

15.尘不扬:指政令不出家门,即政绩卓著。

16.南邓:《明史·地理志》载,邓州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当时属于明朝统治区。

17.按堵:治理。

18.清四疆:治理好四方边境。

19.天子:指明成祖朱棣。

20.大旱雨:比喻皇帝对臣下赏识。

21.韩范:指韩邦奇、范钦等大臣。

22.立朝堂:指在朝中担任官职。

23.谋国:指为国家着想。

24.深意:深远的用意。

25.中外:国内和国外;内外。

【赏析】

《赠北村路中丞赴晋阳》,此诗作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永乐帝朱棣在位时,为了加强对北方边疆的控制,曾派宦官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并命人写了许多赞美其功业的诗歌。这首诗是一首赞歌,歌颂路公的功德和才能。

诗的前半部分写路公的品格和才干。“路公廊庙器,特达莹圭璋”,这是说路公像是一个能担当国家大事的栋梁之材,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学道出邹鲁,雕文陋班扬”,这是说路公从山东曲阜出发,一路学习,最后到达京城,他的学问比班固、扬雄还高强。“举政必王道,岂随俗士行?”这是说路公治理政事一定遵循儒家的仁政,决不会像世俗的人那样做官只求个人升迁。“手挈万黔首”,这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路公所到的地方,老百姓都安居乐业。“初提北门钥,燕冀尘不扬。”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路公刚一上任,就治理好了北方的边防问题,使那里的人民不再受苦受难了。

诗的后半部分主要写路公的政绩和才能。“再拥南邓麾,按堵清四疆。”“再拥”二字说明路公在任上的时间很长。“按堵”就是安定的意思。“四疆”即四边边境。“天子爱雄才,三命迁晋阳。”这里说的是明成祖朱棣很欣赏路公的才能,先后三次命令他到晋阳去当官。“譬如大旱雨,所至民悦康。”这是说路公一到那里,就如同天降甘霖一样,使那里的老百姓都很喜悦快乐。“韩范在边重,何如立朝堂。”这里说的是在地方上的韩范很有声望,但路公在朝廷上的地位却更高,他的才能更被重视。“谋国有深意,中外非公量。”最后这两句是说路公为国家谋利益有长远的打算,而国内外的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