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生夜寒,残烛照孤寝。
自抚平生心,辗转不安枕。
浮云久弥烦,往事静堪哂。
立德既已违,催科讵能忍。
悠悠古循良,空令急相轸。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我们来看第一句“虚堂生夜寒,残烛照孤寝”。这里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独居一室,只有一盏残烛照亮着黑暗的屋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自抚平生心,辗转不安枕”。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波动。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既体现了他的忧虑和焦虑,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浮云久弥烦,往事静堪哂”。这里诗人用“浮云”比喻那些看似重要却无实益的事物。他认为这些事物让人感到烦恼,而过去的事情则显得更加可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历史的嘲讽。

“立德既已违,催科讵能忍”。诗人批评了那些违背道德规范、只顾自己利益的权贵们,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无奈。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已经背离了他们应有的品德,而且他们对待百姓的态度也令人无法忍受。

“悠悠古循良,空令急相轸”。“悠悠”在这里表示时间的流逝,而“古循良”则是指古代的有德行的人。诗人感叹这些古人虽然曾经有过良好的品质,但如今却变得不再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自己的私利。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