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忽阻江山舟,据石坐看江水流。
天际雪花动地舞,波心石笋凌空浮。
鄱阳一炬汉舻烬,铁柱半卧寒岩幽。
山僧解说前朝事,沧海桑田更几筹。

【注释】

登小孤山南岸岩头寺:登上了小孤山的南岸的岩石顶上,也就是岩头寺。

据石坐看江水流:靠在石头上坐着看着江水流淌。据:靠着。

天际雪花动地舞:天上飞舞的雪花像在地面上跳动。

波心石笋凌空浮:波涛中露出的一块石头好像在天上飞浮着。

鄱阳一炬汉舻烬:鄱阳湖边曾经燃起过一把火把,烧掉了汉代的船只。

铁柱半卧寒岩幽:冷峻的岩石上半截立着一根铁柱子。

沧海桑田更几筹:大海的变化与桑田一样,经历了几番变化。

【赏析】

此诗为登小孤山南岸岩头寺而作,诗人以极其生动、传神的笔触描绘了小孤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狂风忽阻江山舟,据石坐看江水流。——狂风突然阻挡住江面上的小舟,诗人于是坐在岩石上静看江水流淌。这两句话描绘了小孤山的自然景观和小孤山独特的地貌。小孤山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势险峻,江水湍急,常有狂风大浪,所以诗人选择在这里登高远眺,俯瞰整个江面。“据石”二字既写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也表现出他面对大自然的豪迈情怀。

天际雪花动地舞,波心石笋凌空浮。——天边的雪花仿佛在地面上跳动,波涛中露出的一块石头好像在天上飞浮着。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小孤山的自然景观,特别是雪景和石景的描写尤为生动。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雪花、石笋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歌之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鄱阳一炬汉舻烬,铁柱半卧寒岩幽。——昔日鄱阳湖边燃起一把火把,烧掉了汉代的船只,那根铁柱半截立在寒冷的岩石之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小孤山的独特地理风貌。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厚重感,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山僧解说前朝事,沧海桑田更几筹。——山中的僧人正在解说前朝的事,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和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通过引用诗句“沧海桑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他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也展示了他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孤山的自然风光和小孤山独特的地貌,同时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世事的无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