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厓绝壁临无地,飞阁危楼落半岑。
潮势拥云连佛顶,波光涵玉照禅心。
雉因避客投丹穴,鹊喜游人噪碧林。
独怅扁舟频解缆,隔江犹自听鲸音。
【注释】
观音阁:在今浙江宁波市。
层厓绝壁临无地:层层的崖壁与峭立绝顶相接,好像没有地方可以立足。
飞阁危楼落半岑:飞阁和危楼好像从半山腰落下。
潮势拥云连佛顶:海潮像云雾一样涌来,一直涌到佛顶上。
波光涵玉照禅心:波浪像玉石一样闪烁着,映照着和尚的心。
雉因避客投丹穴:野鸡为躲避游客而躲进深山的巢穴。
鹊喜游人噪碧林:喜鹊为游玩的人声而喧闹,栖息在碧绿的树林中。
独怅扁舟频解缆:只有我独自惆怅,频频解开船缆。
隔江犹自听鲸音:隔着江水仍然能听到鲸鱼的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游览宁波天一阁时的即兴所感之作。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历史传说,由自然之美而感叹时光之速,从而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全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开阔、雄浑。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观音阁壮丽的自然景色,“层厓绝壁临无地”写出了观音阁屹立于绝壁之上,巍峨壮观。“飞阁危楼落半岑”进一步描绘了其建筑之高,仿佛是从半山腰直落而下。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观音阁的高峻险要,更写出了诗人登高所见之壮美景色,令人赞叹不已。
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入对观音阁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潮势拥云连佛顶”一句,既写出了观潮之人络绎不绝,又写出了观潮之盛;“波光涵玉照禅心”一句,既写出了观潮时浪花如玉,又写出了海浪的清澈,同时也暗示出观音阁的历史之长。“雉因避客投丹穴”一句,既写出了观者众多,又写出了观潮之人为求得一处好位置而争相投靠深山之中。“鹊喜游人噪碧林”一句,既写出了观潮者众多,又写出了观潮之人为追求美景而纷纷涌入观音阁附近。
末二句则转入对观音阁本身的感慨。“独怅扁舟频解缆”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因观潮而感到遗憾,又写出了诗人因留恋观音阁而迟迟不舍。“隔江犹自听鲸音”一句,既写出了观音阁的静谧,又写出了诗人因欣赏美景而陶醉其中。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开阔、雄浑。诗人通过对观音阁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又通过描绘观潮时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