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蜒蝘抱珠迎,讲院天开属地生。
顿使衣冠成揖让,闾阎千载息顽争。

【注】双龙蜒蝘:指双龙湾和蜒蝘山。龙潭书院在双龙湾,讲院天开指书院的地理位置。

顿使:立刻,马上。揖让:拱手行礼。闾阎:古代指里巷门闾,泛指平民百姓。顽争:顽固争斗。

译文:

双龙湾和蜒蝘山环绕着一颗明珠,仿佛上天特意为它打开了一片天地。

这立刻使得那些读书人,纷纷拱手行礼,互相谦让,不再有顽固的争斗,千载之后人们也忘记了争斗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在古代,读书人常常被看作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学问和修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包括来自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个人的压力等。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读书人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从容和优雅。

诗人以“双龙蜒蝘抱珠迎”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龙潭书院周围的美景。这里的“双龙”、“蜒蝘”都是对地理环境的生动描述,而“抱珠”则是对书院位置的高度赞扬。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书院地理位置的赞赏之情。

诗人以“讲院天开属地生”作为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书院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这里,“讲院”指的是书院的学术氛围,“天开”则是指书院的位置如同天上一样高远和开阔,“属地生”则是指书院的存在给当地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书院的学术地位,也反映了诗人对书院环境的赞美之情。

诗人用“顿使衣冠成揖让,闾阎千载息顽争”两句来表达书院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这里的“衣冠”指的是读书人,“揖让”则是指他们在书院中的礼仪和风度,“闾阎”则是指普通人,“顽争”则是指他们之间的争斗和矛盾。通过这两句话,诗人传达了书院教育对于改变社会风气、消除争斗的作用。

诗人以“闾阎千载息顽争”作为结尾,强调了书院教育的重要性。这里的“闾阎”是古代对居民区的称呼,“千载”则是指千年的时间,“息顽争”则是指消除了争斗和矛盾。通过这两句话,诗人表达了对书院教育成果的认可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为背景,通过对书院地理位置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书院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影响。同时,诗人还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风气变化的期望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