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长白居,画粥断齑菜。
此时意可忘,移根种园内。
肉食岂不甘,藿食味终在。
举箸逾万钱,寰中几人再。
欲寡心自恬,风波亦可耐。
正己端垂裳,茹草曾躬耒。
貌瘦天下肥,恶食良自爱。
持此一介严,行行陟台鼐。
这首诗是苏轼在邹公祖署中纪怀时所作。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忆昔长白居,画粥断齑菜。
(回忆起过去我在长白山居住的日子,那时的饮食简陋如画粥和拌碎菜)
注释:长白山位于吉林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古人常用以比喻隐居之地。此时意可忘,移根种园内。
(现在我可以忘却世俗的纷争,将这棵树移植到我的园林里)
注释:苏轼在这里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态。肉食岂不甘,藿食味终在。
(吃美味的食物难道不令人满足吗?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自有其味道)
注释:“肉食”指精美的食物,“藿食”则形容粗劣的食物。这里苏轼表达了他对于简朴生活的满足感。举箸逾万钱,寰中几人再。
(我一顿饭就花费上万钱财,这样的奢侈在世上能有几回呢)
注释:这里的“举箸”意为吃饭,“逾万钱”表示花费极高,反映了苏轼当时的生活奢华。欲寡心自恬,风波亦可耐。
(想要减少欲望,内心自然会变得平静,即使面对风波也能从容应对)
注释: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他的处世哲学,即通过减少欲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正己端垂裳,茹草曾躬耒。
(端正自己的行为,像穿着衣带一般端庄;曾经亲手耕种过田地)
注释:“正己端垂裳”意指端正自身,如同悬挂的衣裳般端庄;“茹草”指吃草,这里指亲身劳作。貌瘦天下肥,恶食良自爱。
(尽管我身材消瘦,但天下之人却认为我是肥胖;然而,厌恶粗鄙的食物正是我对美食的喜爱)
注释:苏轼在这里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与审美观。持此一介严,行行陟台鼐。
(保持这种严肃的态度,步步高升直至高位)
注释:“一介严”指的是严谨的态度,“陟台鼐”意味着一步步提升至高位。
整体赏析:这是一首表现苏轼豁达胸怀、淡泊名利、注重修身养性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画粥断齑菜”、“肉食岂不甘”与“茹草曾躬耒”等生活细节,描绘出他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以及他在追求个人修养和精神独立过程中的坚定态度。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幽默与智慧,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文学家和政治家所共有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